五年级上语文评课-27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 这篇课文位于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上次高段教学设计就选择了这篇文章。回忆当初自己的设计,我觉得林常绿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如揭题环节,她想到了补充画面资料,展示了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开国大典的场面,指导战斗时的情景,既不着痕迹地回顾了前面两课的内容,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毛主席;又如对高年级孩子学法的指导,“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按照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经验,怎样来学?”不光授学生以鱼,更注重授之以渔。 下面我着重从我们六年级的观察视角——写,来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林老师在课堂上安排了两次集中动笔的机会。其一是带着第一个“学习目标”自学课文,并作上批注。“批注”是我们高年级学生自读课文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学生对文本自主理解后的感受,留下的思考痕迹。平时课堂上,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写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用很简洁的词来概括收获的内容,也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得细腻一些。那天林老师的课堂有几位学生的批注写得非常具体,也很精彩,如果长此以往训练的话,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都将“前途无量”。 其二安排学生动笔是在课的尾声,学完以后让学生写“打湿的枕巾背后的故事”,展开想象,抓住毛主席的动作、心理等,让学生体会主席悲痛欲绝的心情。这一设计挺巧妙,既是内容、情感的拓展,又是表达方法的一次外现。也是林老师在本节课中需要落实的第二个学习目标(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试着写一写)。“对人物的描写”从习作角度来讲是很重要,教材也反复再现,如五下年级就有专门的一个单元学习写人的文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小嘎子摔跤》等,我们六上年级学习鲁迅的这一单元,也提到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林老师在落实第二个目标的时候,我们认为铺垫还不够扎实。当时林老师就一问带过了:“作者是抓住了什么对毛泽东进行描写?”然后匆匆宣布答案:“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这里是否能把文章中描写主席的重点句子再在大屏幕上再现一下,让学生浏览一遍,这样他们对课文人物描写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将促进后面的写话,特别是对中下游的孩子来讲帮助会更大。 第 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c2fac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