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书法《柳体集字练习》做课稿 张祥 上午好!今天我做课的内容是欧阳中石先生主编的《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下册第16课——“柳体集字练习”。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学习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套《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下册,最后两个单元,共8课集中安排了欧、褚、颜、柳四种经典楷书的赏习(每种书体两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经过了几年练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毛笔的用笔方法和笔画的基本写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碑帖进行长期临摹,进而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第15、16课安排的是柳体楷书的赏习。第15课的内容编排,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柳体楷书的风格特点,并初步学习临写柳体字。而第16课安排了“政通人和”四个字的临写,其主要目的则是——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临摹能力(从最初的笔画临摹上升到更加注意整字的结构匀称、端正、美观),并加深对柳体楷书风格特点的理解。 考虑到学生对柳体楷书的风格特点理解不够深刻,特别是和颜体比较相似。本课内容做了一个整合。在课的开始增加了对柳体楷书碑帖的赏析和品味,并用颜体楷书的碑帖做了一下对比;删去了教材最后关于中国博物馆的介绍,留作课后补充介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政通人和”的出处及释义。 2、进一步理解把握柳体楷书的风格特点。 技能目标: 学会“政通人和”四个字正确书写,把字写得匀称,端正,优美。 情感目标: 1、通过书法集字练习,培养学生对书法、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堂堂正正做人,方方正正写字”的意识。 3、养成每天坚持练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是: 学会“政通人和”四个字正确书写,把字写得匀称,端正,优美。 三、教学方法: 1、运用集中讲解、引导,直接示范以及单个指导和示范的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书法课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 2、根据“翻转课堂”的设计理念,制作“书法微课视频”,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课前观看,初步感知;课中观看,突破重难点;课后观看巩固提高。 3、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纲,引导学生展开本节课的探究、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整节课思路清晰,便于掌握。 四、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因为书法课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所以要求认真观看老师的直接示范和微视频,反复感知、领会;然后认真临摹和练习。这是本节课所运用的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品评。这样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 配合以上教法、学法,本节课课前需准备: 1、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并给学生附加一张练习用纸,以备最后展示用。 2、制作“政通人和”四个字的书写示范微视频。 3、“小小书法家”学生荣誉证书10张。 4、画板、毛毡、毛笔、墨汁、宣纸。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上节课,我们对柳公权的楷书进行了初步的赏习,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知。下面我们再来品味一下柳公权的主要作品《玄秘塔碑》。 2、课件出示10幅玄秘塔碑图片,同时再出示1幅颜勤礼碑图片作一对照。 (目的在于,用经典的名帖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起学生学习书法的强烈兴趣。用颜体对比更能有助于学生对柳体字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3、看完后,让学生回答柳体字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先回答任务单第1题。 (本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目的在于让学生去用心体会柳体楷书的风格特点。) 4、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强调:柳体字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比较有骨力:细瘦劲健——(字如其人,柳公权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还是一位为人耿直、敢于直言的人,他做人很有骨气。)(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对柳公权的敬重之情,从而启发学生不仅喜欢学习他的书法,也愿意学习他的做人。);但同时每个字的字形又比较方正、俊美(虽然瘦、硬,不是一味的瘦硬,形状姿态又非常的好看)。这些总体的风格主要是得益于它的用笔方法——方笔为主,方圆并用和结构原则——中宫紧密,四周伸展。以上这些,在临摹时,同学们要注意细心体会,反复揣摩。 (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对柳体字风格特点的理解,为今后临摹,能把握特征奠定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住风格特征,才能把字写的神似。) 5、谈话过渡,引出“政通人和”四个字: 这节课我们以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政通人和”四字为例,进一步学习临写柳体字。 6、接着,挂上教师事先写好的四个大字。 (目的是把“榜样”拉近,先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引起学生临写的强烈欲望。) (整个导入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柳体楷书的风格特点,并引起学生进一步临写的强烈兴趣。) (二)探究新知: 7、让学生回答“政通人和”的出处及释义。——检查任务单第2题。 8、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范仲淹简介。 (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范仲淹、《岳阳楼记》,提高文学素养。) 9、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临习的作品,师生作出简单评价、找出比较好的。——检查任务单第3题。 (展示先写的,目的在于与本课结束后学生写的形成对比,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10、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学习“政通人和”四个字的书写技法和要领。(课件播放微视频) (目的在于更加直观的让学生学习书写用笔时的技法,边讲边写,学生易于理解,而且能课前看、课后看、反复看,方便,效果比较明显。) 11、播放完毕,让学生尝试练习,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提示。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并分片区单个示范、指导。 (目的是发现问题,发现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12、针对学生临习时出现的典型问题、难点,随时集中通过实物展台再示范,注意书写速度。比如“人”字的撇低捺高;“通”字中间的“甬”不能写太宽;“政”字的左右舒展;“和”字的短横、撇、捺的伸展与避让等。 (这样做有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a3aeb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