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昼短》唐诗鉴赏 苦昼短 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是任公子,云中骑白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 政梓棺费鲍鱼。 李贺诗鉴赏: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人生短暂这种现象一直苦恼着古代的人们。如何才能解决这一令人栗的苦恼,人们也在探寻着。秦始皇派人入海求仙,汉武帝迷信方士,甚至产生遇见西王母的幻觉,都是企图解决人生短促这个问题,渴求长生。为了适应人们这种愿望,从老庄哲学中产生了道教。李唐王朝奉道教为国教,道教在此一时期产生过很深刻的影响。 李贺也在为人生短促而苦恼,他也曾探索过,看来他的探索只得到了悲观的结论。也就是说:所有的企求长生的做法都是徒劳的。这首《苦昼短》以诗人特有的大幅度跳跃的思维方式,任随意念流动来表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结论。 诗人在冥想之中,与时间对话,他亲切地呼唤着时光,劝飞逝的时光暂且停下来,喝一杯酒,听听诗人的述说。他好像对一个老朋友一样,坦诚相见,诉说着自己的种种苦恼。不识天高地厚,是诗人意言彼而先言此的手法,他的主旨是在日暖月寒煎人寿,但先说自己不识天高地厚作陪衬然后再进入主题,显得自然而变化多姿。日月寒暑,这本是十分寻常;时光的消逝,也不值得惊诧。可是诗人在这里下了一个令人怵目惊心的“煎”字,把诗人为“人寿”短暂而苦不堪言的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食熊”四句是说人的生命不是由“神君”、“太一”之类的天神来主宰,而是有它自己的规律。“食熊则肥,食蛙则瘦”并非单指吃熊肉和吃蛙肉的区别,而是说人的生命到底会怎样,是有规律可寻的。这样,似乎诗人在否定天神的存在,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它又是诗人探索解决人生短促的办法幻灭的反映。 既然没有天神来主宰,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人寿”这个问题呢?诗人在客观中寻找不到,于是乎转向了主观,从主观上寻求解脱。诗人的思路进入了神话的境界。不是说天东有一株若木发光吗?不是说若木下面有一条衔着烛光的龙在运行吗?既然是它的运行使时光飞驰,那么,我就去把龙的足斩断,把龙的肉吃光,这样,太阳在早上不能回升,夜晚也不能隐伏,没有了白天黑夜的'交替,时光就静止了;时间静止,人就不会衰老,人就不会死;老人不会死,少年人也不会因时光飞逝而哭泣。何必要道家方士的长生丹药? 谁又见过骑驴升天的仙人呢?诗人显得极有气魄,要斩龙足,吃龙肉,要停止时间的运转,同时这里否定了修炼升天的仙人,这也就是否定了另一条解除人生短促的途径。至于斩龙足、吃龙肉,只能在诗人主观冥想中实现。他认识到这一点,也同样怀着深切的苦恼。 经过对天神神话、升仙等道路的探索之后,诗人终于认识到:任何企求长生,企图改变人生短促的做法都是虚妄的,包括一些权力很大的帝皇也是这样,最后两句就包含了这个意思。这两句诗用“多滞骨”、“费鲍鱼”讽刺嘲笑了汉武帝、秦始皇这两位企求长生的帝王。“滞”、“费”两个字尖刻而有力,包含了诗人强烈的嘲讽之情。但这样的认识,是诗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 苦昼短”之“苦”就无法解脱了,所以诗人在嘲笑古人时,也就自嘲。 这首诗,随着诗人丰富的冥想流动,忽而天神,忽而神话世界,忽而仙道,忽而古人,以急促的节奏交替着,大幅度地跳跃着,这就不仅使诗的意境画面呈现出奇诡瑰异的神幻色彩,而且也贴切地传达出诗人想寻求解决“苦昼短”这个现实问题的迫切心情。 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参差的句型,其中用了三字句、四字句这样的短句,与五、七言句掺杂,使在声调上也有一种急迫的气势,增强了情绪的表现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797ba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