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学习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历史的兴废,有许多史实让人扼腕叹息,成为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战国七雄,争霸中原,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然后经过短短的十五年,又迅速地走向灭亡。这段历史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长久议论的话题。以此为题材的文言文,我们已经学过两篇,请举出: 板书: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 。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以此事为题材的文章——: 《六 国 论》。 二、介绍作者苏洵 看课本介绍,幻灯片补充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解决易读错的生字词 四、思考探究 1、这三篇文章虽然都是论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题材,但主题不一样。《过秦论》侧重论述秦亡的教训,中心论点是什么? ——仁义不施而改守之势异也。《阿房宫赋》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为什么同一件事,后来人老去唠叨呢?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这种写作动机叫——借古讽今。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 幻灯片展示: 《过秦论》(汉初.贾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劝汉文帝休养生息; 《阿房宫赋》(晚唐.杜牧)――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对唐敬宋大兴土木发出警告; 《六国论》(北宋.苏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契丹、西夏。 五、教学课文第一段: 1. 生字词 2. 朗读: 3. 字词讲析,疏通文意: 4. 口头翻译: 5. 内容分析: 1) 本段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 2) 这个论点指出了什么? [六国灭亡的原因。] 3) 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又是从哪两方面? [反面和正面。反面――非兵不利,战不善;正面――弊在赂秦。] 教师讲评:这句话排除“兵”和“战”的因素,强调“赂”是真正原因。全句的重心在于正面肯定弊在赂秦。 4) 接下来引出两个分论点。哪两个?请用原文回答。 六国破灭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在赂秦也。 ——弊在赂秦 B、不赂者以赂者丧。 5) 请总结段意: [提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六、教学课文第二段: 1.生字词:厥jue 暴pu 2.朗读: 3.字词讲析,疏通文意: 4.口头翻译: 5. 内容分析: 1) 总结段意: [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 分三小层: 一层:诸候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得失的变化――结论:秦之所大欲,诸候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二层:赂秦的情形和结果――结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三层: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说明赂秦的危害。 3) 教师讲析:以上三小层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4) 引导背诵。先分层背,再联起来背。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第1、第2两道题 《六国论》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不长,是一篇思路清晰,情绪激昂的政论文。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课时,先在导入之中时就把六国破灭的背景给做个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联系课文具体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在第二课时,具体讲授文章内容时再穿插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古文一般是比较好讲的,因为不长,完全可以串讲,但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不过要想把文章讲生动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之事,毕竟古代的东西,过去那么长时间,学生打心眼里就不喜欢。但是如果能把当时人们身上的感情具体化,人性化,让学生尽可能产生共鸣,还有就是处理好那些让人提不起兴趣得字词(比如放在具体语境之中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握)。课堂效果肯定不会很差。疏通文言字词部分进展较顺利,学生多次朗读了课文,互相质疑解疑比较充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94adcb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