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获奖教案】高中语文17六国论(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第三册

时间:2022-10-23 13:05: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鼎尖获奖教案】高中语文17六国论(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第三册



【鼎尖获奖教案】高中语文17六国论(备课资料)大纲

人教第三册






【鼎尖获奖教案】高中语文17六国论(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第三册

【鼎尖获奖教案】高中语文17六国论(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第三册

一、课文析读 1.“论〞的特点

刘勰说,论是“弥纶(统摄、综合)群言,而研精一理〞(《文心雕龙·论说》,这是单就论的内容说的.陆机则说:“论精微而朗畅。〞这就把论的内容和语言两方面的特点都说到了.由这些论述来看,古代的论和今天的议在实质上并无多大差别:在提出观点的时候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意见及情况,并周密地加以论证,语言要准确、鲜明。

2.词语补注 3《六国论》赏析

苏洵有感于北宋统治者屡向契丹、西夏纳贡以求苟安而写此文,表面看是论六国灭亡之由,实则说古道今,以古喻今.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第二部分,用“割城〞一事具体论证赂秦之弊;第三部分,用齐、燕、赵三国未赂秦而为秦所灭的事实·论证“不赂秦者以赂秦者丧〞,进一步说明赂秦之弊;第四部分,总结六国灭亡的经验教训,提出应礼待天下谋臣奇才,全力对敌,不为敌人的积威所劫;第五部分,面对现实,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屈辱妥协的对外政策,抗击外敌.“安内以养外〞是北宋统治者的国策,苏洵在本文中以六国赂秦而丧亡的历史教训告诫统治者,如步六国之后尘,必蹈六国之覆辙;并且进一步指出,六国与秦均为诸侯国,六国虽然势弱,但若不赂秦,犹有取胜之可能,以宋朝之大,面对外敌,一味妥协屈服,输帛纳银,实为“在六国下〞的可耻行径。文章借论史而抨击朝政,并且恰中要害,表现了作者卓越的政治见解、无畏的政治勇气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篇史章,全文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高屋建瓴,统摄全篇。全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层层展开论,不但从割地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方面进行论述,而且还从六国怎么做才不至灭亡,宋统治者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等方面展开议论。使全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说理透辟,结构缜密,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这是一篇史章,但并非就事论事,流于枯燥、死板。文章曲折有致,变化多端。以议论为主,融描绘、抒情于其中.如对六国国君不珍惜先辈艰难创业所得的土地。而轻易奉送给秦国的描,十分形象、生动.文中又多处运用设问、假设、慨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加之对比论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起伏多姿,纵横恣肆,而文章又始终充满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文语言精练、概括、生动、富于词采。既能用寥寥数语将事理论说得精辟透彻,又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具体的描叙。文笔生动活泼,内容严肃深刻,极富个性特色.

《六国论》是苏洵议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他纵横恣肆、气势雄伟的风格特色。欧阳修称苏洵文章“博辩宏伟〞;曾巩称其文“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可以说都抓住了苏洵文章的基本特点,均为中肯之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类文荐读

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123785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