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认读含有“掏、摘”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课时】第2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摇篮”,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2.追问: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板贴:原始森林) 3.引题,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强调“祖”的书写)。 4.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听读课文。 1.出示生字,认读并组词。 祖 掏 逗 蔷 薇 逮 忆 (1)齐读:1个生字读2遍,拼读1遍,直读字音1遍。 (2)开小火车读:1个生字读1遍,只读字音并组词。 2.出示儿歌,认读巩固。 男女生对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 雀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又是怎么生活的? 三、朗读课文,学习第1小节 1.出示学习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1小节,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是怎么描述的? 2.指名汇报。 3.点拨:“浓绿的树荫”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一个词语,叫——郁郁葱葱;“一望无边”还可以换一个说法就是——无边无际,指原始森林大的看不到边际;“遮住了蓝天”是说大森林里树木茂盛,枝叶密密层层,绿荫蔽日。 4.追读:就连作者也忍不住感叹道:真有意思,这是 多大的摇篮啊 !(引读) 5.齐读:孩子们,让我们也大声地向这摇篮发出深深的感叹吧! 四、品读感悟,学习第2小节 1.出示学习要求: 我们的祖先在大森林里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呢?听读课文第2小节,并用记号笔划出来。 2.指名朗读。 3.朗读指导: (1)这一小节中出现了两个问句,应该怎样读好它呢? (2)为什么要读出好奇、推测的语气?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是作者想象和推测的,而不是亲眼所见?(我想、可曾) (4)练习朗读。 4.指名汇报:我们的祖先在大森林里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板贴:摘野果、掏鹊蛋、追野兔、赏蘑菇) 5.换词比较: (1)出示图片,小朋友把手伸进了鸟窝中,试图把鸟蛋取出来,这个动作叫做“掏”。 (2)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呢?(动作演示:掏耳朵、掏口袋) (3)所以,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就叫做“掏”。 (4)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6.在这一小节中,像“掏”这样既准确又有趣的动词还有好几个,你能用笔圈出来并读一读吗? 五、自主理解,学习第3小节 1.出示学习要求:在原始森林里,孩子们做了什么事?哪些动词的使用让你觉得既准确又有趣?默读课文第3小节,并找出相关词句。 2.指名学生汇报。(板贴: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 3.动作表演,理解动词的准确又有趣。 4.同桌共读,互做动作。 六、仿说训练 1.想想说说:让我们穿越千年,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 2.课堂练笔:你能把刚才的回答带入第2或第3小节,使它成为一段完整的话吗?(同桌合作) (1)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草棚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吗? 3.学生汇报展示。 七、表演朗读,学习第4小节 1.师生共读。 2.表演朗读。 3.小结: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所以,它是我们祖先的____摇篮____! 八、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祖先的摇篮带给了我们许多新奇而美好的想象,但是现在,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它正在遭受着各种形式的破坏。我们怎样才能让它长久的存在呢?请同学们四人1小组,写一份关于“保护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的建议书吧。 九、板书设计 祖先的摇篮(森林图片) 摘野果、掏鹊蛋、追野兔、赏蘑菇 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71117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