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柳永「八聲甘州」辭格淺析 賴筱絜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 拈連 複疊 摹狀 摹狀 摹 狀 摹狀 對 偶 轉品 借代 轉品 借代 借代 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轉品 摹狀 複疊 比擬 借代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 對偶 摹狀 設問 感嘆 轉品 懸想示現 轉品 轉品 轉品 移覺 轉品 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設問 摹狀 轉品 這一闋詞在表達遠遊思鄉、遙念佳人的情懷,並且寄寓仕途漂泊不遇的感喟,整首詞的內容正是柳永自身心情的寫照。 首句運用「疊字」「瀟瀟」表現黃昏時江面天邊雨勢的急驟,同時讓人想像到雨聲淅瀝的聽覺感受,屬於聽覺上的「摹狀」辭格。接著是「拈連」手法的運用,將「洗」字作為暮雨和清秋之間過渡的橋樑。清秋怎能洗出,因此下句的「洗」字乃承接上句的暮雨而來,卻巧妙地引介出一片清冷的秋景。 緊接著一個「漸」字領起三個四言的句子,利用「摹狀」表現出作者在淒清寥落的濃厚秋意中的感情意緒。如「淒緊」寫出一個異地遊子內心的孤淒,在一片秋涼的「霜風」中,不禁要瑟縮著身子。「霜風」則是將霜由名詞「轉品」為形容詞,形容風的寒冷。「冷落」也兼有形容景色與內心的蕭瑟的雙重含意,「落」由動詞「轉品」為形容詞,暗示心情的沉重鬱伊,屬於摹狀辭格中的「摹情」。此三句是全篇之警策,蘇軾曾誇「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似著眼於其興象的高遠和氣勢的磅礡。其中的「關河」指關山和河流,「借代」為山河,「殘照」「借代」為夕陽,所用詞語皆能顯發蒼莽宏闊的意象,「視覺摹寫」的意象強烈。 第 1 頁,共 2 頁 在寫完高遠處的景色後,轉寫俯視所見一片凋落的景象。「紅衰翠減」是一個「當句對」,用「紅」「翠」的顏色來「借代」花葉,更用「衰」「減」,寫出大自然凋零殘敗、了無生氣的景象,同時也應用視覺上的「摹狀」修辭。「疊字」「苒苒」與「漸」相呼應,傳達時光景物逐漸寥落的神態。面對此情此景,作者也只能蓄積滿腹的無奈與辛酸,彷彿長江水也能夠感應他此刻的心境,默默無語的向東流去,此處則是運用了「比擬」的手法,好像江河也如同人一般,是有靈性感情的。 下闋第一句總收上闋,點明作者「登高臨遠」「歸思難收」的最終的心情。「登高臨遠」是一個「當句對」,「高」「遠」由形容詞「轉品」為名詞,以指高處、遠處,「歸」由動詞「轉品」為形容詞,以指歸鄉的思緒。作者站在高樓遠眺,故鄉是如此地渺遠,「渺邈」寫出極目遠望、渺不可見的感受,是視覺上的「摹狀」。「何事苦淹留」則用味覺上感受的「苦」轉換成心情上的痛苦蹉跎,運用了「移覺」的修辭手法。「淹」由動詞「轉品」為副詞,以表現滯留久留的狀態。 作者不禁自問「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此句是利用「設問」來寄寓「感嘆」的意思,問而不答,幽深的意味耐人尋思。之後,又從對面著筆,寫佳人妝樓顒望殷殷佇候卻頻頻失望的心情,彷彿穿越空間的阻隔,佳人哀愁失望的形象如在目前,這裡則是運用了「懸想示現」的手法。「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則利用「設問」表現出對佳人屢次等待屢次落空的虧欠與抱憾。最後,從佳人的顒望對比出自己的倚闌,運用「心覺」來摹寫愁思的凝結不解,常駐不消。 第 2 頁,共 2 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de8bd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