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竹笛名曲《鹧鸪飞》两个不同版本的演绎 一、演奏技巧的运用 陆先生演奏的《鹧鸪飞》,运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且运用必须要极其到位才能展示其风格;赵先生演奏的《鹧鸪飞》重在含蓄的歌唱性与旋律的飘逸。①而演奏时口锋的精细、气息的沉稳、手指的灵活与弹性、音色的“润、厚、松”、极弱处的纯净与缥缈、快板的迅捷与力度则是两个版本的《鹧鸪飞》所共有的特点与要求。同时,两个版本的《鹧鸪飞》都要求演奏者的心境要平和,生理上要松驰。即:心平气和。 陆先生演奏的《鹧鸪飞》,运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演奏时手指的弹性至关重要,特别是本音前装饰音的颤音,要颤得非常灵巧;音尾的赠音相对于其他乐曲做得要稍夸张一些,赵松庭的《鹧鸪飞》其“颤、叠、赠、打”的手法相对地要含蓄一些。柔顺的气震音(腹震音),通俗地讲即“音波”是南派曲笛的一大特点,陆先生演奏的《鹧鸪飞》,平直音较多,取其苍劲之感;赵先生的《鹧鸪飞》气震音运用较多,特别是长音处的“音波”要柔顺,取其歌唱性。 两个版本的快版都对指法的灵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时手指的松驰与弹性至关重要。熟练,要演奏好快板的前提。赵先生的《鹧鸪飞》其快板运用了循环换气技巧。 二、艺术形象的刻画和分析 1.赵版的刻画。《鹧鸪飞》历史悠久,其意境处于李白的诗《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②诗歌描写了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江南,双方势不两立。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退到会稽。经过20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出兵讨吴,一战成功。大诗人用前三句描写了越王勾践胜利归家,到第四句骤然一转:“至今唯有鹧鸪飞。”告诉大家:前面那一片热闹的繁华景象,如今已只在想象之中,全已成了“古”。1957年赵松庭先生写的《赵松庭的笛子》中优5首乐曲。《鹧鸪飞》是第一首,其中还没有提到《越中览古》。1983年5月印制的油印本《赵松庭笛子独奏曲集》和随后出版的《笛艺春秋》中的《鹧鸪飞》的曲谱和附注完全相同。附注的第二条说:“改编的意图,以唐朝大诗人李白诗《越中览古》为依据,……”这是《越中览古》第一次与《鹧鸪飞》扯上关系。 2.陆版的刻画。陆春龄先生也希望能用一首鹧鸪诗来形容他的音乐。但是陆先生的鹧鸪在天空自由飞翔,是在找不到契合的诗句。陆先生用了一种特殊的说法:“乐曲生动地表现了鹧鸪向阳而飞,时近时远,忽高忽低,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③表达了受过压迫后的人民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奠定全曲深沉含蓄,忧而不伤脑筋基调。 三、不同版本曲谱的创编在艺术表现中的个性特征与共性特征 1.共性特征。在思想内容的表现上,两首《鹧鸪飞》都是通过对鹧鸪美好艺术形象的刻画,以及对某种意境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作品的艺术表现上两首《鹧鸪飞》都有优雅,柔美的民间音乐风格,在情感的表现上,都是前半部分多抒情,后半部分显示欢快、愉悦的特征。两个版本《鹧鸪飞》在调式上面都运用了民族调式七升羽调式加变音﹟4。两首笛曲《鹧鸪飞》都是使用C调大曲笛(全按作2),充分显示出C调大曲笛所具有的松亮,秀丽的调性音乐特征。④在作品的结构上面两个版本的《鹧鸪飞》都是多段体结构,开头的引子部分和结尾处非常的相近且一致。两个版本《鹧鸪飞》在演奏技巧的运用上面都注重的是气息的控制,以及强弱明暗的对比。它们都运用到了江南丝竹中的“叠、打、赠、颤”的手法。以及都用颤音表现出了鹧鸪拍打翅膀的生动情景。 2.个性特征。(1)思想内容个性特征。陆春龄先生版本的《鹧鸪飞》多是对鹧鸪在天空飞翔的各种神态姿势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赵松庭先生版本的《鹧鸪飞》则是用优雅质朴的旋律表达一种悠远的,高深的意境,对逝去时光的怀念。(2)结构的个性特征。两个版本的《鹧鸪飞》在创编上结构是相似的,有细微的不同。陆先生版本的《鹧鸪飞》慢板比较自由,快板同样。但赵先生版本的《鹧鸪飞》则是慢板部分节奏感增强,快板更加快了速度达到炫技的效果。(3)演奏技巧的个性特征。陆先生版本的《鹧鸪飞》在演奏上面多注意气息的控制以及强弱对比的变化以表现出鹧鸪飞翔的各种形态。此外,陆先生还非常重视手指的力度及弹性,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特点。赵先生版本《鹧鸪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快板部分运用的三段循环换气技巧,而慢板同样是抒情为主,重视气息的控制及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两首笛曲《鹧鸪飞》的创编,非常有历史意义,推动了我国民族器乐作品的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释: ①周林生.龙吟凤鸣鹧鸪飞—陆春龄艺术生涯五十年掠影[J].中国竹笛.2006(05):08-09. ②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③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竹笛名曲荟萃《鹧鸪飞》乐曲说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46. ④耿涛.谈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及其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2001(02):6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ee57d5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