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一组的第三课《鸟的天堂》。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自然奇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特点,初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领悟大自然生命力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特点,初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1 学,我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情境引入,揭示课题——感知文本,理清层次——美读文本、探究重点——升华情感、设置悬念”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学习、联想感悟、自主合作、朗读积累获得最大收获。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讲故事为切入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感知文本,理清层次。 让学生课前自读全文,预习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堂上再检查学生读生词,先自己试读一遍,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词,从而帮助学生排除读书障碍。 (三)品词析句,探究写法。 叶老说:“美文尤要美读”。特别是对《鸟的天堂》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一项任务。在指导阅读“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我将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让学生将自己的感知写到黑板上,参与板书的过程。然后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齐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操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领会榕树的“大”和榕树叶子的茂盛。 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2 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实实在在地练读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升华情感,设置悬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我在此增设了设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合作,优势互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预留的作业,迁移了学法,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说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大、茂盛、生命力强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样设计,图文并茂,简单明了,展示了文章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e02b01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