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南辕北辙”的寓意,能客观分析人物的主观原因,从而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2、结合课文学习“把式”、“盘缠”、“硬要”等生字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文章的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学习难点】让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人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南辕北辙背景:相传在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退,但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折回。在路上,他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才能让国君回心转意不攻打赵国,同时又不会使自己因为阻止了国君而受罚。于是,他回来后就给国君讲了一个故事。 (板书:南辕北辙) 齐读课题,理解“辕”和“辙”的意思。(图片演示) 辕的方向是:南(楚国) 辙的方向是:北 二、探究新知: 1、初读课文 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往北走,怎么回事呢?出示自学提示:自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分别出示三个生字:硬(组词)盘(部首)缠(读音:二声。绞丝旁固有缠绕之意。)盘缠(chan 路费,古人为了路上携带方便,将铜钱穿起来,盘在腰间。) 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 这个故事重点描写的是人物的对话,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朋友劝了坐车人几次,坐车人又是怎么回答的?用“_____”画出坐车人的话(ppt出示阅读提示) 同桌之间读一读对话(2-9自然段) 出示第二组对话: 第一个理由:马跑得快。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 )地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满不在乎、心不在焉) 出示第三组对话: 朋友( )地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着急、友善) 他( )地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骄傲、自豪) (理解好把式的意思:好车夫,技术高) 第二个理由:车夫是个好把式。 出示第四组对话: 第三个理由:盘缠多。 最终坐车人听劝了吗?(没有)那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固执己见”。朋友摇摇头,( )地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愁眉苦脸、无奈、?) 他( )地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不耐烦) 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语也是这个意思“硬要”。 3、小结:到楚国去,跟( )有关,跟( )没关系。 当方向与目的地相反时,只能越走越远。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就是《南辕北辙》的故事,后人还根据南辕北辙引申出另外一个成语“背道而驰”,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记得之前讲的季梁的故事吗?后来魏王听懂了季梁故事中的道理,也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一心为百姓造福。 三、讲故事 要求:1、按课文顺序讲;2、抓重点词句、情节讲;3、绘声绘色讲;4、有创造地讲。 四、作业 1、将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亲人朋友听,告诉他们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搜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分享给同学、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c391db5fbfc77da269b1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