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学习目标: 1. 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及能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重点〕; 2. 掌握柱体、锥体、球体及多面体的特征〔难点〕.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看到下面图片上的实物,你能想到你见过的其他物体吗?试着写出来. 合作探究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立体图形 观察与思考: 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认识棱柱与棱锥: 思考: (1) 棱锥与棱柱的区别是什么? (2) 圆锥与圆柱的区别是什么? 例1以以下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1) 〔2〕 〔3〕 〔4〕 〔5〕 【要点归纳】上图中,我们把图这样的图形叫做柱体,把图这样的图形叫做锥体,把图________这样的图形叫做球体. 【针对训练】 1. 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2. 观察小茗的房间,说说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例2以下每组三个几何体中,都是柱体的是( ) A B C D 探究点:2:多面体 议一议 观察以下5个图形的每一个面,每个面都是平的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1) 〔2〕 〔3〕 〔4〕 〔5〕 【要点归纳】我们发现,图中的〔1〕〔5〕和〔2〕〔3〕〔4〕存在一定的差异,围成〔1〕〔5〕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____; 例3 将以以下图中的几何体分类〔填序号〕: 〔1〕锥体:;〔2〕柱体:;〔3〕多面体: . 二、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以以下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 ) A. 球 B. 圆柱 C. 圆锥 D. 圆 2. 长方体属于 ( ) A. 棱锥 B. 棱柱 C. 圆柱 D. 以上都不对 3. 以下几何体中属于棱锥的是 ( ) A. ①⑤① B. ① C. ①⑤⑥ D. ⑤⑥ 4. 月球、西瓜、易拉罐、篮球、热水瓶胆、书本等物体中,形状类似圆柱的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观察以以下图形,在括号内填上相应名称. 6.将以下所示的几何体进行两种不同的分类,并说明理由. 7.观察图中所示的八个几何体. 〔1〕依次写出这八个几何体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2〕假设几何体按是否包含曲面分类:不含曲面的有 ;含曲面的有 〔填序号即可〕; 〔3〕分别写出几何体⑥和⑧的两个相同点和两个不同点.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立体图形 例1解:如以下图: 【要点归纳】(1)(3)〔4〕 (5)(2) 【针对训练】 1.解: 如以下图: 2. 解:看到了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圆锥、圆柱、球. 例2C 探究点:2:多面体 【要点归纳】多面体 例3 〔1〕⑥〔2〕①②④⑤⑦⑧〔3〕①②④⑦⑧ 当堂检测 1.D 2.B 3.B 4.B 5.圆柱 圆锥 四棱锥 六棱柱 三棱柱 四棱柱 球体 圆台 6.解:按柱体、锥体、球体来分类:〔3〕〔5〕〔6〕是一类,为柱体;〔2〕〔4〕是一类,为椎体;〔1〕是一类,为球体;按组成几何体的面是否有曲面来分类:〔1〕〔4〕〔5〕是一类,组成它的面至少有一个是曲面;〔2〕〔3〕〔6〕是另一类,组成它的面全是平面. 7.解:〔1〕圆柱 圆锥 长方体 正方体 四棱柱 五棱柱 球体 三棱柱 〔2〕③④⑤⑥⑧①②⑦ 〔3〕相同点:①每个侧面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每个图形的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两个图形的面数不同;②底面的边数不同. §3.5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案 第二课时 【教与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法那么的过程,通过与分数加减法法那么的类比,开展学生的联想与合情推理能力. 2、能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与学过程】 一、知识引桥 1、回想一下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并计算以下题目 (1) 3yy xx(2) 2xzz2y xyyx 二、学习新知 〔一〕交流与发现 小亮和小莹练习用电脑打字,小亮每分钟打a个字,小莹每分钟比小亮多打20个字,当他们都打完了3000个字时,小亮比小莹多用多少时间? 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最后结果是什么? 归纳一下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精讲 例2 计算: 〔1〕11abab; 〔2〕 2ab6bc3ab5b2例3 计算: 〔1〕122x12; 〔2〕 22x1x1m93mx1〔三〕反响检测:仔细做一下,检验一下你掌握了本节知识没有. 计算:(1) bb2 a4a (2) 42 2a21aa11(3) abab4x(5)1- 2xy x2x (4) 2 2xyxy x2x-1 (6) x1三、学习思考 整式与分式相减及异分母分式相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68bbd4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