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时间:2023-02-19 06:2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摘要】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对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批判,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带上历史局限性,这就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关键词】费尔巴哈;社会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哲学史上的一次变革。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批判,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强调人的社会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通过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才能有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才能真正解决主客、心物等关系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人的社会实践意义的深刻揭示和全面阐释,确认自己的哲学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新哲学,从而实现了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一位著名代表。他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伟大功绩在于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对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批判,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带上历史局限性,这就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来看,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来源之一,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主要的不是因为费尔巴哈有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思想,而是因为费尔巴哈停留在自然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上,没有科学的实践观,不能把人类历史的本质理解为特殊的物质形态,因而没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但马克思并没有完全否定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先在存在,他是同意的,并没有停留于旧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而是以实践观为基础,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一元论的本体论。



马克思发现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不理解实践活动及其意义,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这三个概念在费尔巴哈著作中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指实际存在着的、被人感觉到的客观世界,包括客观存在着的人在内。费尔巴哈说他的哲学是与对象发生感性的、即受动的、领受的关系。也就是说费尔巴哈把客观事物看作认识的对象,而不是把它当作改造的对象或实践的对象。他只能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看不到人类的物质感性活动。直观性是费尔巴哈人本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它不是从实践、从发展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仅停留于消极、被动的静观,这当然




不能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费尔巴哈有时也提到和论述过实践的概念,他指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问题,实践会给你解决。在费尔巴哈的著作中,从总体上看他对实践的理解是不科学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如果在费尔巴哈那里有时也遇见类似的观点,那么它们始终不过是一些零星的猜测,对费尔巴哈的总的世界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只能把它们看作仅仅具有发展能力的萌



费尔巴哈高举唯物主义的旗帜,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但由于费尔巴哈不能正确分析人类社会生活,他说: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人的本质。这比原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但宗教上帝是怎么产生的,费尔巴哈只能从人的心理上寻找答案,而不是从社会生活上去加以说明,因而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主要表现在他的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对于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首先,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在他对人或人的本质的看法上。他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在费尔巴哈强调人跟动物一样是自然实体、一种感性存在物之时,他就把满足生理需要的愿望或追求幸福的意向,即人类利己主义看作是人的本质。第二,在费尔巴哈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之时,他把理性、意志、心()“看作人的绝对本质生存的目的。第三,在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是一个的存在物之时,他认为孤立的个别人还不具有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的区别的实在性上。我们看到费尔巴哈不是从人的感性活动,从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现实的物质生活和人的历史发展来论述人以及人的本质,而是从直观方面把人看作一个感性的实体;从人的某种生理需要或从抽象的精神去推论人的本质,把这种推论而来的本质加在一切社会成员、一切时代的人们身上,的这种考察方式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费尔巴哈把这种用唯心主义先验论和直观的思维方式构造起来的关于人的本质当作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根本原则,就必然使他的历史观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唯心史观。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也是他唯心史观的一个重要表现。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费尔巴哈人本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尔巴哈以他的人本学为武器,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深入剖析,成为无神论史上辉煌的一页。费尔巴哈运用黑格尔的异化学说,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认为上帝的本质仍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把对上帝的崇拜还原为人的崇拜。这是他的历史功绩。是费尔巴哈却未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对此,马克思作了明确说明。他说:“尔巴哈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一事实出发。



费尔巴哈把宗教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心理上的依赖感。他说:宗教的想象力是根源于依赖感之中。按照费尔巴哈的观点,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费尔巴哈说:人知道或相信他的生活依赖什么,他就把这个东西尊奉为神。费尔巴哈进一步提出,依赖感的根源,或者说是宗教的最终极的主观根源,仍是人们的利己主义性。他说:“没有利己主义,也就没有依赖感。就是说人们依赖于某物,依赖于神,是因为人们相信某物或神会给他带来某种利益,满足人们某种心理上的需要从以上概述,可见费尔巴哈对宗教产生的根源的认识是十分肤浅的。由于直观的思维方面决定了他不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而是




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他不知道,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自身,无论是信仰还是道德、宗教,都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反映。费尔巴哈不懂得宗教产生的根源是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屈从于自然的压迫和社会的压迫,便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费尔巴哈不是从社会实践,不是从经济的原因,而是从人的心理的原因来说明宗教的产生,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唯心主义,还表现在他把宗教的变迁看成历史发展的动力。他不懂得历史的动因在于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发展的需要,其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实践的内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上述说明,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它的最大的局限是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2]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9.

[3]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699.

[4]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5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82bee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