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代恕)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时间:2023-02-17 06:06: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阅读训练

《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代恕)墓志铭》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某,字某。曾祖讳丕,祖讳祚,父讳锐,世以资雄里中,不乐仕宦而好 施。及公而资益袤,乃叹日:“吾闻施于为政,其利可以天下,资安足道哉! 乃慨然以孔氏《尚书》举于有司,累不中;因就他选,曰:“可以为政,何择焉?” 初任莱州莱阳主簿,会令坐事解去,公署令事,告其民曰:“令欲为法简而

• •

利民博者当何为?去其甚恶可也。”乃缚故吏唐权,条其宿恶上于州,杖其脊而 遣之。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公曰:“使我为令期年, 不独善人不惧恶人,可使恶人为善也。”已而河决东平,公部县丁夫数千,召权

• •

署队长,权喜曰:“公许我自新矣。“卒以丁夫治河为诸县最。

历婺州兰溪尉、陈州项城主簿。会岁旱蝗,州守风吏按田者言旱不为灾,公 与守争至三四,民得复,乃已。

改颍州司法参军,州民药氏为盗,会赦,出入里闾,操弓矢,为民害。有朱 氏者,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公曰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也今杀良民为恶盗报仇岂 法意邪乃状列之朱氏得感死改华州司法,迁苏州之吴江、江宁之句容二县令,遂 至于京而。以藁军藁月藁日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九。

公好学善书,喜宾客,务蜩人缓急。而为性宽静沈默,左右丞史有不如意, 未尝笞责,诸子问之,则曰:“刑法岂为喜怒设邪?

公,子男十人,二早卒。庆历四年九月庚申,葬于开封尉氏蒋成乡柏子原之

• •

新莹。长子拱璧,右侍禁;次拱之,左班殿直;次辰,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以中丞之贵累赠尚书兵部员外郎,将葬,中丞君泣而语其伯仲曰:“吾家世有阴

德于人而无兴者,至吾先君不有于其躬而以贻后世。小子不佞,幸得备员御史府。 然惧乎后世徒见王氏之兴,而不知吾世积渐之所以来者若此,其可无铭? ”乃来 求铭。铭日:

公世以资,施德于人。至公资衰,乃施于官。有子之一,足大公门。知公多 子,多子多孙。惟彼世德,如流有源。其来者远,愈积益蕃。铭昭其昧,以永厥 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公曰/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也/今杀良民为恶盗/

报仇岂法意邪/乃状列之/朱氏得减死/

B.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也/今杀良民为恶盗

报仇/岂法意邪/乃状列之朱氏/得减死/

C.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公曰/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也/今杀良民为恶盗


报仇/岂法意邪/乃状列之/朱氏得减死/

D.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公曰/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也/今杀良民为恶盗/ 报仇岂法意邪/乃状列之朱氏/得减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8. 丁夫:在唐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C.庆历:北宋时期宋仁宗赵祯使用的年号名称,文中是年号纪年。 D.赠:古代朝廷给在职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加封爵位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公并非出生于官宦世家,到王公时,因家财减少,他才一改先人不愿为

官的想法,开始谋求为官之途。

B.王公代理莱阳县令时,驱逐了品行恶劣的唐权,后因唐权能改过自新,在 修治黄河溃堤时,就让他代理队长。

C.王公承继祖上遗风,乐于扶困济危。为官时,善待身边的侍从幕僚,不因 自己的一时喜怒而滥用刑法。

D.欧阳修替王公写墓志铭,既是因王公儿子所求,也是被王公德义所感,更 是想以王公之德昭示后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条其宿恶上于州,杖其脊而遣之。4分)

译文:

2州守风吏按田者言旱不为灾,公与守争至三四,民得复,乃已。4分)

译文:

14 .欧阳修在铭文中写道:“惟彼世德,如流有源。其来者远,愈积益蕃。”

这样写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3分)

【答案解析】

10. C (“今杀良民”是“为恶盗报仇” “朱氏”应是“得减死”的主语。) 11. D (古代朝廷对官员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12. B (王公让唐权代理队长,是给唐权改过自新的机会。选项把目的说成了 原因。)

13. 1(王公)分条列举唐权先前的残暴罪行向州府呈报,用棍拷打唐权

的后背并遣散了他。(“条” “宿恶” “上于州” “杖”各1分,语句不通酌情 减分。)

2州中太守委婉暗示巡视农田的官员旱灾不是灾,王公与太守争辩了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95e83b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