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识目标: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 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这是形象的比喻,说自己的家就算再乱再破也是最好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把自己家称为陋室,这个在作者看来也是最好的草屋到底好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参观一下。 作家及写作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创作了《陋室铭》。 文体介绍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整体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时理解文意的基础。 学生自由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准、读顺。 听录音,对照字音、停顿,纠错。认真听并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抽生单独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后进行评价。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五、具体感知 1、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默读,同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有疑难处可前后桌小声讨论,仍不能解决做记号等会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解疑。 (3)翻译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提问学生单独回答),学生思考、回答、识记。老师点拨、指导。 名:著名。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案牍:官府的公文。 鸿儒:博学的人。 劳形:使身体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里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有何之陋?) 2、三读课文,体会感情。 感受音韵美。这是一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a、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先由说“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b、作者写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吗? 答:不是,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处,虽写陋室却表现了“陋室不陋”。 c、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写陋室自然环境清幽宁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高雅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写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恬适。 d、作者明写刘禹锡的陋室,为什么又要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而且还要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呢? 答:引古代贤士的名室来证自己的“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同样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e、身居陋室,作者却以为陋室不陋,那么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技法: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思想) 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 1、 以游戏形式进行,一人背一句。 2、学生自愿起来单独背诵。 3、全体齐背一遍。 小结: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我们不仅要体会作者作文的情感,更要学习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2、以《_______铭》为题,仿写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反思(略)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喻 陋室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陋 环境清幽(景) 高洁傲岸 室 陋室不陋 交往高雅(友) 安贫乐道 铭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0bc881b84ae45c3a358c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