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日语教学 认知 本文是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098157成果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产生的新兴语言学科,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为传统的日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在日语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优越于其他重视规则的教授方法,是更科学、更体系化的教育方法,对改进外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该理论创始人Fillmore将框架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1975:124)。框架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由相关概念组成的概念体系,对其中任何一个概念的阐释势必要牵扯出所有其他相关的概念。框架为语义理解和描述提供所需概念背景,对框架中概念的解释通常会涉及该框架内的其他相关概念,框架就是已经存在于人脑记忆中的知识结构。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框架理论,按照场景来进行听力练习,比如可以分成购买机票、预订旅馆、在银行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包裹和信件、在饭店吃饭、在商场购物、观光旅游等事件场景,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不断扩充记忆库的框架数目,丰富听力理解中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提取和联想相关词汇。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阅读首先用眼睛扫描文本中的文字符号,然后传递给大脑。大脑感知了输入信息后,对它们进行分析加工,以解码语义。认知语言学认为,人已有的知识构成一个认知结构,即知识体系。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多个范畴系统、区分不同范畴的规则和使各个范畴间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各个范畴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人们感知世界的基础,每一个范畴系统至少有一套规则来规定一个事物或事件是否可归入该范畴。Langacker认为图式建立在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一个图式可以涵盖该图式的所有成员。在日语阅读理解中,教师更应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空缺。 四、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范畴理论的观点,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前应认真研究每类词汇的特征,列出此类词汇的基本层次词、上位范畴词和下位范畴词,在教学时,先教典型词汇,再根据其属性,过渡到非典型词汇,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这类词汇的整体印象,深刻理解各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意象图式来自人的体验经验,是赋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人通过意象图式的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在人类的认知体系中,意象图式处于相对具体的心理意象和相对抽象的命题式结构之间。比如当一个人走进一个房子时,人是运动的物体,房子是空间,物体朝着这个空间运动。我们可以把物体和这个空间都用一个圆圈来表示,两圆圈之间用箭头链接起来,这个抽象的画面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不仅能概括物体与空间的具体关系,还可以通过隐喻投射来表示其他抽象的关系,如“知识记在心里”表示的就是“知识”和“心”的抽象关系, “心”是抽象的空间。 路径移动动词表示的是持续的移动动作,动作主体的移动动作涉及整个场所或其中的大部分。而起点移动动词表示从某个场所离开的移动动作,可以说动作主体的移动动作只涉及场所的一部分。 五、结语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一味讲解的日语教学模式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日语教师而言,有责任认真研究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认知理论,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语言的内涵,而且使学生逐渐掌握使用认知观来指导学习的方法。笔者发现,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理论基础扎实,与实践联系紧密,不但值得深入研究,而且适合广泛推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2400a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