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与质变》教案 政治组 王青玲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弄清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掌握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这一基本观点及其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能力方面: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以及自觉的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进行分析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考虑个人人生问题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先富”和“共富”问题上的思想觉悟的提高。 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 由于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肚子饿了买大饼吃,吃了一个没有饱,于是吃了第二个,又没有饱,于是又吃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吃到第七个终于吃饱了,他拍着肚子说,早知道吃第七个大饼就能吃饱前面六个大饼就不吃了。这则《笨人吃饼》的故事十分可笑,从哲学上讲就是这个人不知道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一、量变与质变(板书) 1、 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相对静止——连续性(板书) 质变——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绝对运动——间断性(板书) 对100毫升的水在烧杯里加温,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热能逐渐增加,水气不断上升。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里的矛盾双方是扩散趋势和凝聚趋势。水气上升说明水的扩散趋势在加大,但还没有超过凝聚趋势,这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凝聚趋势,所以,水1 呈现液态,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没有变化,而扩散趋势在不断变化叫量变,即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显著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是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这种变化是逐渐的,所以又可以称量变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量变包括事物在大小、数量、程度、速度、鬼迷心窍等方面的变化,在事物的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这个事物仍旧是该事物。 在水沸腾后,烧杯里的水会下降,这说明水分子的扩散趋势已超过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化,这时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我们把这种事物性质的变化叫质变,即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显著的所以可以称之为是绝对运动状态;这种变化是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这个事物变成了另一事物,所以又可以质变体现了事物的间断性。 提问:有人说,水变成气,水变成冰,其化学性质并没有变。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总结: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量也有多方面。一定的量变所引起的并不是任意一种质变,而是与之相对应的那种质变。 《笨人吃饼》的故事中的饿到饱的变化是质变,吃了一个大饼又一个大饼是量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板书)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板书) 任何质的变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如:没有一个接一个吃饼的量变,就没有从饿到饱的质变;没有扩散趋势的不断增加的量变,就没有由水到气的质变。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又如:氢的核电核数为1,氦为2,锂为3,鈹为4,硼为5……,核电核数的增加和减少都会引起元素性质的变化。以上的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即数量的变化引起了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一种情形。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 ①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外延”的量变(板书) ②排列秩序不同,引起质变——“内涵”的量变(板书) 如:CH3OCH3(甲醚)、C2H5OH(乙醇)都是2个碳6个氢和1个氧组成,但由于分子0的排列不同,二者的性质也不同。甲醚是气体,不溶于水,熔点是-33C;乐曲《二泉映月》与《命运交响曲》都是由1、2、3、4、5、6、7组成,但前者听了使人有凄凉的感觉,催人泪下,而后者听了有悲壮的感觉,使人振奋、信心大增,究其原因就是1、2、3、4、5、6、7的排列顺序的不同,效果就截然不同。 提问:“中国的香港人” 和“香港的中国人”由于排列顺序的不同,意义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前者体现了中国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人是香港的主人,而后者则说明香港仍旧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提问:请同学列举有关由于排列顺序的不同而引起的质变的事例。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b98e28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