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花篮》的传播与流变看歌曲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3-02-21 03:30: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编花篮》的传播与流变看歌曲的传承与发展

《编花篮》的传播与流变让其在复杂的音乐环境中独树一帜,成为了民族音艺术传承的典范。那么如何借鉴《编花篮》的传播流变经验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民族音乐艺术,如何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编花篮》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汲取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创作

首先,《编花篮》是一首个人原创作品,作品中加入的河南戏曲元素,使得歌曲具有浓郁的河南风味,也因此被误认为是民歌,以民歌的形式传播并进行了流变,而唱片发行方出于对民歌的保护传承,使得这首作品更广泛的传播开来。在《编花篮》的创作中,歌词是根据劳动人民的真实劳动场景改编,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而郭复善谱曲更是运用了河南洛阳的地方戏曲元素,节奏轻快,易于传唱,因而《编花篮》得到了广泛传播,甚至在传播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个人对《编花篮》的理解进行了多次改编,使其更具时代气息。这也为民族音乐风格原创音乐作品的传播很大的启发,即在创作时要充分汲取民族元素,真实表现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人民劳动生活的艺术升华,只有“接地气”的音乐作品才能真正的被传唱和传播。

(二)从创作理念上重视民族歌曲改编对歌曲的传承作用

我们从《编花篮》的流变过程中也发现,每一次的改编,编创者都遵循了保留其河南音乐风格和歌词的美好寓意的原则,这也是《编花篮》在传播中保留最为质朴的民族个性,完整的保留了其歌曲本身的含义。个人原创作品的改编不仅仅对原版歌曲的传承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改编后的歌曲加入了现代的作曲技法,尤其是其中西方乐器技法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歌曲的独特魅力。但是,编的歌曲不仅仅要在和声、织体语言、曲式结构上进行创新,同时还要注意到地方原创歌曲有着一定的地方特色,不能将这种地方韵味抛弃,也就是说民族歌曲的传承要在创作理念上重视民族歌曲的传播和传承左右,以此为基准,改编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

(三)可借鉴流行音乐元素让歌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编花篮》数次出现在“青歌赛”,“民族声乐大赛”等比赛中,用流行元素改编的《编花篮》更具生机和活力。这种流变说明了《编花篮》的传播深度和



1


范围更加广泛。 民族歌曲在内容上表现的是一些劳动场景,对爱情的向往,对祖国的歌颂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在乐器的使用上较为单一。流行歌曲则是表现的现代人的都市生活状态,对于情感的期许,因此在表现形式上更为直白,平易近人,旋律语言直白,更多的运用音响设备增强表现力。两种不同元素的融合,也会产生奇妙的变化。运用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让民族原创歌曲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也成为了传承民族歌曲的重要方式,例如女子十二乐坊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改编,非常大气灵动。

(四)学校教育是民族歌曲传承的又一重要途径

《编花篮》通过编写进入小学音乐教材,小学教育体系中传播,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编花篮》的传播中可以看出通过学校教育传播民族歌曲文化,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时,也为民族歌曲的传承开辟了路径,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较早的掌握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和技巧,学会演唱民族歌曲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除了小学初中基础音乐教育外,我国的大学教育也需要增强民族传统音乐培养,将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以教学的方式进行人为干预,更好的保护优秀民族音乐

总结

从歌曲《编花篮》的传播和流变可以看出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的原创歌曲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韵味,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个人原创歌曲被埋没,创作权得不到保护,欣慰的是这种错误得到了及时纠正。《编花篮》传播与流变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在进行民族歌曲的创编时,一定要尊重民族歌曲本身的韵味和内涵,让其在新的音乐元素衬托下更具民族性,能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播。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2f35d5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