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时间:2023-03-31 06:0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作者:宁雨霏 陈晨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5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被称为画苑国宝。《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1]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该画在笔墨技法上,以工带写,以写润工,别成家数,自具面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能千古流传,经久不衰,重要原因是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构图方面的艺术特色

《清明上河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方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全图从远郊河野一直写到城廓街市,场面虽然繁复,中心环节却很突出,成功地设置了全方位的立体构图,情节连绵不断,有移步易景的清新境界,却无割裂纷乱的松散形迹。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方寸之内,体现百里之迥。[2] (二)内容方面的艺术特色

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不同阶层的人物五百五十余位,驴、牛、骆驼等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棟,推车乘轿二十多件。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3] (三)技法方面的艺术特色






在笔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画工致准确和写意画淋漓活泼的长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使其具备典雅堂皇、神韵毕肖的特色。精细表现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以及情节。使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得一丝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清明上河图》的思想内涵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其别具风格的艺术特色,也在于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表面粉饰太平,记录盛世,歌颂劳动人民

首段描写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通过环境和人物的点染,对时间、地点和习俗,作了简明的交代,为全图展开序幕。中段以拱桥为中心,描绘了汴河两岸繁华而又闲适的景象。此处,车马喧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而拱桥的南端,新柳吐絮,屋宇错落,临河的酒楼茶肆里,游客们或闲谈于席间,或凭眺于窗台,洋溢着一种闹中取静的闲暇意趣。后段描写汴梁街市的实况。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把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面貌,以及隐藏在这种繁华景象背后的那种有闲者酒楼欢宴,劳苦者辛勤操作的贫富差别,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实为盛世危图,揭露北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通过表现惊马闯郊市为伏笔,铺垫出全卷矛盾的视觉中心,船与桥的险情和桥上文武官员争道交织成的矛盾高潮,还有前后出现的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国门洞开、商贸侵街、商贾囤粮、酒患成灾等场景,画家以画曲谏,提出对城防、安全、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忧虑。

从文献中可知,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37万。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当时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当时汴京的防火措施非常严密,每个坊都设有一座望火楼,专门观测火警。张择端画了望火楼,但楼上无一人观望,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竟是一家商铺。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一场景的描绘真实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画卷中有很多船,其中大量的是运粮的私家船。私船趁机而入,并渐渐把持住了城市的粮食市场,进而操控粮食价格。






城门边,税务官与货主们的争吵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向下张望。北宋的冗税制度激发了官民之间的对立情绪,这一场景反映了当时紧张的官民关系。

张择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遗憾的是,宋徽宗迷恋精绘祥瑞和吉兆,他看出《清明上河图》的画中用意,不愿收藏,只在卷首题签后就将其赏赐出去。[4] 结语

《清明上河图》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为后世绘画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素材。 参考文献:

[1]陈诏. 解读《清明上河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87-95.

[2](北宋)张择端 绘,杨东胜 主编. 清明上河图 [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39-69

[3]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绘画名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M].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 [4]余辉. 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宁雨霏,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硕士,副教授。 陈晨,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硕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72c1ca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