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 (2)

时间:2023-03-31 06:09: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

【摘要】《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无论是从历史意义上还是绘画艺术方面,这幅作品的价值都不同凡响。它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曾收藏于北宋的宣和内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文将对这幅传世名作进行多方面的深入赏析。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绘画;历史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经典名作。整幅画为绢本,宽24.8cm,长可达528.7cm,是中国十大传世精品绘画之一。整幅作品笔法细腻而严谨,用全景构图的方式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风貌和繁荣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有力地见证了当年汴京的繁荣昌盛,真实地反映出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幅作品的历史研究价值极高,通过研究这幅画作,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作品中共描绘人物八百一十五位,木船二十多只,亭台楼阁各种建筑三十多座,各种牲畜动物六十多只,乘轿推车共计二十多件,是一副北宋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画作中真实地表现了北宋时期的经济、商业、服装、建筑等多方面的生活状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多方面的深入赏析。 一、时代的缩影

《清明上河图》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它所描绘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面,堪称北宋时期的时代缩影。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尤其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艺术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绘画艺术的发展,许多世俗的市井生活开始逐渐进入画家们的画卷,为创作的主题。在当时,涌现出一大批专画日常城市生活的画家,他们将山水、人物、花鸟融为一体,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当时的市井生活风貌。例如,北宋时期的高元亨、燕文贵、叶仁和王居正,南宋时期的李嵩、朱锐、刘松年、萧照和苏汉臣等都是当时的著名画家,另外,一些不为人知的民间画工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而张择端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他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更是代表了北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市井生活风俗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和经济繁荣状况,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当时新兴市民审美情趣的需要,所以这些作品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欢迎,并逐渐进入宫廷,成为统治者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我国唐代的绘画艺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造诣,在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绘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人物画还是以皇室、宗教、宦官、仕女等题材为主,很少出现反应大众生活的作品。而进入宋代,绘画艺术终于起源于民间而回归于民间,市肆的风俗生活成为绘画艺术的主题。所以说市井生活风俗画以及《清明上河图》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画家张择端从这幅作品的构思到创作完成,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在《清明上河图》中,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但是又巧妙结合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5米多长的绢本中,采用散点透视的创作方法,将大量的内容和复杂的事物整合到一起,在一副长卷中表现出来,并且使整幅画面有着一种戏剧性的演变,人们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如同游逛于窄窄的画幅中,行百步而阅千里江山。欣赏这幅名作,犹如在享受一曲激昂的交响乐,震撼人心,画面在跌宕起伏中层层展开,然后在热闹的气氛中逐渐走向高潮并回归平静,欣赏完画作,也就如真是领略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展开画卷,犹如奏响了柔美的序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五农家掩映在薄雾之中,春回大地,柳枝吐翠;袅袅炊烟中,新的一天开始了,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挑夫车马,抑或是农人老树,都迸发出勃勃生机。然后乐曲渐渐走向高潮,画面中最精彩的部分展开,商业发达的汴河两岸高楼林立,整幅画面沸腾了,汴河中,船只穿梭往来,有的逆流而上,有的停泊靠岸,有的满载货物,卸货的、搬运的、摇橹的、拉纤的,交织成一幅繁荣的景象。热闹非凡的虹桥如同一条苍龙


横跨在汴河两岸,作品在这里展开了最为震撼的画面,乐曲声推向了高潮的顶点,画家独特的匠心和全局统筹能力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随后,乐曲渐渐平和,画面推向远景,画家从容不迫地开始描绘都城的街市:官府衙门、城楼高台、作坊店铺、民居宅院,组成一幅错落有致的画面,街市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来来往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北宋都城的百业兴旺、繁荣昌盛的景象尽收眼底。画家在这里展现出高超的技艺,细腻的笔法、严谨的构图。这样一幅美景,连宋徽宗都不禁倾倒,他将此画精心收藏并亲笔提润。 细观这幅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整幅作品中共描绘主体人物超过500人,但是其中女性的数量不及十一,画面的公共空间中几乎无女性的立锥之地,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和思想的观念的一种揭示。两宋时期,男尊女卑思想特别严重,上流社会的女性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上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另外,这个时候开始流行缠足,也代表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摧残。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的贞洁观念特别明显,大牌坊、小金莲,是大多数男性对女性的追求。在《清明上河图》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大多在家中照料小孩或者忙活家务。由于长期以来儒家思想的灌输,使得女性多以相夫教子为贤淑良德。只有孩子需要的时候,女性才能与陌生男子接触。在《清明上河图》中,充分体现出礼学思想的精神内涵,也充分揭示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中,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是男性地位和身份的衬托。唐宋时期的很多绘画都中都可看到,帝王出行,身边必然衣襟飘飘,随从甚多,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明证。而在《清明上河图》中,所有出行的人都没有女性单独相伴。这不仅是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这副作品潜在读者的需要。张择端是翰林院画家,他的作品自然要体现黎民百姓对皇帝的谦恭自卑,如果画作落入宫廷大臣眼中,也不可让他们通过图画而窥视民家女性。因此,这副画作中女性没有从属地位。 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清明上河图》的丰富内容中,我们可以解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这对爱国思想教育也有推动作用。作品描绘的是阳春三月,京都繁荣景象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画家将各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汇聚于此,真实而细腻地展现了生活情趣。画卷中的人物三教九流兼有,男女老少俱全。人物的活动也是一应俱全,内容非常详尽。城市中,邸店林立、屋宇交错、街巷纵横、百肆杂陈、河面上舟楫穿梭、收尾衔接、高大的城楼、漂亮的彩棚、威严的官府、宁静的民宅,组成了一派和谐交融的场景。《清明上河图》充分展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画面以普通百姓的生活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都城的市井生活形态。但是画面中也对官宦和贵族的生活进行了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繁花锦绣和五光十色。达官贵人在侍从的拥簇下,乘轿骑马从街上扬长而过。仪仗仆从等待驿站中久坐不出的主人以至困盹难熬;酒楼中高朋满座,街道上闲人游逛。《清明上河图》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劳苦艰辛,也展现了上层社会人们的骄奢淫逸,悠闲自在,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封建制度下贵族富豪与平民百姓生活的天壤之别。这也充分说明了张择端的创作思想贴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劳苦大众生活的艰辛。作者细致观察了汴京的市民生活,对其深刻理解,再加上他严谨而细腻的写实精神与现实主义思想,使《清明上河图》打破了唐代以来人物画描写宗教、贵族和封建礼教的传统,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新天地。 三、《清明上河图》的独特绘画艺术 1、绘画主题突破传统

汉唐以来,人物画多以帝王将相、宗教信仰、达官显宦的生活为主题,而张择端在创作《清明上河图》时,却将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现了出来,突破了传统的绘画主题,体现了画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作视角。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并将平凡的百姓生活体现在绘画中,这种打破传统的选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画家在一副作品中,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多达550多人,比起四大名著,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在创作手法上聚散有理,疏密有致,可谓生活百态,洋洋大观,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975e74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