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说课稿

时间:2022-04-20 00:30: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故都的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学习的是写景状物散文。《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散文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特别是郁达夫那独有的感受,独有的情感,独有的表达,可谓个性十足。这一点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故都的秋》就是这样一篇带有浓郁郁达夫味道的优美的写景散文。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必修一第三单元学习了写人记事散文,对散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大体都知道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特点。并且在初中,他们已经接触过写景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景的欣赏大多停留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层面,对情景关系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课标、单元重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维度上,品味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学习以情驭景的方法;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本单元重点学习的是“写景抒情散文”,写景自然是要重点学习的,由此我确定这一课的重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把握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而故都的秋清、静的特点学生是易于理解的,“悲凉”这一郁达夫独有的审美趣味是难于理解的。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难点为探究郁达夫为何如此偏爱悲凉的故都秋景。 四、说教法学

教法方面: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我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原有基础及心理特征 ,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两种方法。

1.朗读法。朗读有助于学生品味本文的语言美,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朗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从而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

2.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 学法方面

我主要运用讨论探究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 由学生说一说学过的描写秋天的诗文开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课堂谈秋赏秋的氛围,为欣赏故都的秋做好铺垫。板书:故都的秋。 2.题目 让学生揣摩课文的标题,抓住故字,引导学生联想故乡、故人、故地、故国等词语,体味题目中饱含的眷恋深情。板书圈画:故。

3.首尾 以问题“作者对故都的秋带有怎样的深情呢,又写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首尾两段,圈划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明确故都秋的特点,抓住文眼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挈领全篇。同时作者不远千里赏秋,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留秋,这一份对故都秋的向往、热爱、眷恋的深情,学生也切实感受到了。板书:清、静、悲凉 向往 热爱 眷恋。

4.中间 设置问题,郁达夫对故都的秋如此痴狂,那么故都的秋景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幅图景呢?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中间段落,为作者笔下的一幅幅秋景图来命名。学生命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景物来概括。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结论。板书:秋院晨景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1




雨话凉 秋果胜景 多媒体出示五幅画。

5.品味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五幅画中蕴含的故都的秋的味道。设置问题: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人的活动来表现故都秋的特点的,请圈画重要词语。

师生一起来欣赏第一幅图。这幅秋院晨景图是由哪些意象组成的,请大家说一说。这些意象都具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换角度,这幅景中还有人的活动,请看一看赏秋之人的状态,注意抓住动词。清静悲凉的秋景,清静悲凉的人的心境,景与人相融为一。作者真是消受这故都的秋景,饱尝这浓浓的秋意了。

下面分成小组,任选一幅图来品味。注意既要抓住景,又要抓住景中人的活动。因为人也是秋景的一部分。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第二幅图中秋槐落蕊写景的部分不多,引导学生感受闲者得之。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诸多感觉。细腻逼真得写出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第三幅图中秋蝉,那衰弱的残声,遍布故都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出浓重的悲凉。在诗文中,秋蝉很早就与萧瑟之秋联系在一起。柳永的雨霖铃词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就是以寒蝉来营造浓浓的悲秋味道的典型。

第四幅图中学生抓取都市闲人“闲”在哪里,让学生演读对话部分。体味其中清静悲凉的味道。

第五幅图抓住淡绿微黄来分析。

6.探究 为什么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如此清静悲凉?引导学生阅读第12段,论秋部分,体会中国悲秋的传统。而郁达夫又是有浓重传统的中国文人。所以这一点更为突出。还可以结合作者写作的时代来谈。

7.小结 《故都的秋》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故都的秋色、秋声,清、静、悲凉;悠远的秋味,孤独、寥落;深沉的秋思,充溢在胸襟。我们仿佛和郁达夫先生共同品尝了一回老北京的大碗茶——齿颊留芳,清爽宜人,又仿佛是听完了一曲字正腔圆的京剧清唱。

8.作业 秋是美的: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衰草秋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橙黄橘绿,硕果飘香,秋有味。只要你有一颗锦心,一双慧眼,一枝妙笔,你一定能描绘出一幅折射你心灵之光的秋景图。请以“我眼中的秋”为话题写一篇描写校园秋的随笔

以景显情 六、说板书设计





秋院晨景



平常之景

向往

秋槐落蕊 赞美 秋蝉残声 视听味触

眷恋

秋雨话凉 细腻逼真 秋果胜景









以情驭景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efee0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