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时间:2022-04-20 23:5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 温宿县第二中学讲学稿----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 课型:新课 主备人:刘科芳2019-10-12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姓名



班级



编号

故都的秋

【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2、品味散文语言,感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

【学习重点】 诵读文章,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学习难点】 品味散文语言,感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

【学法指导】



1 自由大声的朗读文章,概括故都的秋景。 2 合作探究,分析故都秋景的特点。



【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主编《创造周刊》。1921年完成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沉沦》。1923年写了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这是他创作的高峰。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8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二、写作背景

19219月至1933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在家吃点精制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自郁达夫《住所的话》)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杭州其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19347,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

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三、题目的含义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

【课堂探究】

1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文章的311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描绘了故都的那些秋景这些秋景体现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



2、学生齐读文章的1214段,思考作者以南国的秋天与北国的秋天做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北国

么情感?



【当堂检查】

我们校园的秋景也很有特色,请同学们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段话。(100字)



【课后达标】

阅读下文,感受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

河流两岸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19 温宿县第二中学讲学稿----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 课型:新课 主备人:刘科芳2019-10-12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之无情,有时而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行,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注释

欧阳子:作者自称。

方:正在。 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细雨声。以,而。萧飒,形容风声。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明河:银河。

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

惨淡:黯然无色。 烟霏:烟气浓重。霏,散扬。

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 日晶:日光明亮。晶,亮。

栗冽:寒冷。 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 绿缛:碧绿繁茂。 一气:这里指秋气。 余烈:余威。

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有时:有固定时限。 渥:红润的脸色。 黟():黑。 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戕(qiāng)贼:残害。

文章描绘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情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悲感,但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却转喻祸根在人。全篇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不愧为佳作。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所用来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威力。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扬动心中的精气。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河流两岸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30eb9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