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三步曲”】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我们认为如果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学进行改苹,要推行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例如,我在教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校刚刚举行了数学手抄报比赛,所以可将原教材的内容转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五(1)班刚刚举办的数学手抄报评比中,板面设计合理,字体工整的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三,板面新颖别致,字体隽永,色彩搭配合理的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谁愿意帮助算一算,字体工整的,板面新颖别致的共占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手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易于接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而积”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宽和高,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而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急,并对信急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而积的真实体验,这样的教学是非常有利开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的。 1 二、思维训练“生活化” 1.模拟生活场景,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当问题与现实背景有关时,我们就创设与课题相联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数学问题。 如教学“植树问题”时,首先提供给学生小棒若干,有刻度的纸条等学具,让学生模拟种树,然后观察列表,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棵数=间隔个数+1。接着模拟在直路上种树的几种不同情况(头尾都种、都不种、头种尾不种)分别找到求棵数与路长的方法,再模拟在圆形花坛周围种树,再研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得更深思维更精确,这对思维准确性培养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还原生活本质,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是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克服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让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安排这样一道“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的练习:下面是儿童公园的一些活动项目:双人双飞(每人每次6元),太空船(每人每次3元),惯性滑车(每人每次4元),碰碰车(每人每次5元),水上行走(每人每次7元)。如果每人给30元的游乐券,设计游戏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他们从自身的爱好出发,开始琢磨怎样设计自己所喜欢的游乐方案?怎样使自己喜欢的项目多玩几次?怎样玩才能使30元的游乐券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技能培养生活化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为学生多设计动手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中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操作中对未知世界有所探究。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2 例如,教了“比例应用题”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树高。大树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学生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办法,可有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跟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是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竹竿子是影子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积极地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09486e0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