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及反思 合集 人教部编 新教材

时间:2022-08-26 22:29: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及反思合集

含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目录 1 古诗三首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2 燕子 3 荷花

4*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之《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绝句》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这首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 二、说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四、说教法学

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衣服怎样的画面。 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 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处我缺乏教学激情,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五、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准备】:课件、翻页笔、田字格。 六、教学过程:

(一)猜诗导入,了解作者 I)猜诗导入

1.我知道很多同学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一项比赛是看图猜古诗,你们想试试吗?

2.顺次出示三幅图,根据画面猜出一联诗。


3.出示三联诗,观察这三联诗都和什么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板书:春天) II)了解作者

1.板书题目和作者。学生跟着书空,齐读。

2. 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绝句的知识。出示绝句知识。指名朗读。 3.你对杜甫有哪些了解呢?出示作者简介,指名朗读。 (二)、自学古诗,朗读正音 I)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

2)结合注释和插图,自己试着了解诗意。

3)小组内互帮互助,交流自学中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记。

2.个人和小组按要求自学。 II)指导正音,读出节奏

过渡:刚才大家自学高效、认真。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1. 哪位同学在朗读遇到了问题?(问题预设:“鸳鸯”中“鸯”的读音。) 指名朗读 2. 齐读。

(三)、交流朗读、学习生字


古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更要读懂诗句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走近诗人。 I)交流前两句诗意,指导方法。

1.“迟日”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结合注释。 2.这两句诗什么意思?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相机板书:看插图) 3.再读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想象画面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相机板书:想象画面) 出示画面: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美美地读一读? 相机指导朗读:“香”字读得声音长一些。 II)学习生字,交流后两句

过渡:温暖的春日、秀丽的山河、诱人的花香,再加上美好的朗诵。吸引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 1.学习“燕”字。

1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猜猜这是什么字?出示“燕”的甲骨文。指名猜测。

2)除去遮盖,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漫游展示田字格中的“燕”字,分析“燕”字的四个部件分别是燕子身体的哪一部分?

出示“燕”字的笔顺。一起书空笔顺。 3)学生分析写“燕”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补充指导书写:上中下结构、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个点向左倾斜、中间两个点略小、最后一个点稍长而


且向右倾斜。

5)学生练习。讲评生字。(重点评价结构和四点)

过渡:温暖的春日、秀丽的山河、诱人的花香,再加上漂亮的汉字,不止吸引来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还有谁呢,请看! 2. 方法迁移,交流后两句。 1)出示后两句,齐读。

2)用我们刚才总结的理解古诗的方法,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融”字。

1)在温暖的阳光下,泥土受热变得湿软,用古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融”。

2书写指导:写这个“融“字哪一点容易写错?(荧光笔描红) 4.学习词语“鸳鸯”。

1)聚光灯照射古诗中“鸳鸯”两个字。 谁见过鸳鸯?谁能谈一下对鸳鸯的了解?

2)出示鸳鸯视频:鸳鸯常成对生活,象征幸福、美好。 3)怎样快速准确记住这两个生字呢?加强形声识字法的学习。 5.创设情境,朗读全诗。

音乐)杜甫年轻时候,生活无忧,但后半生,国家动荡,家道中落,大多数时间与穷困相伴、饥寒交迫。公元761年,杜甫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四川成都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在成都草堂这四年岁月里,生活比较安定。


当诗人回想起前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便会觉得这春日的太阳格外温暖,男生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想起自己几年来无处安身,饥寒交迫,如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几间茅屋,便觉得这春天的山河格外秀丽。女生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如今生活安定,走进这明媚的春光,看到幸福的鸳鸯,便觉得这春天格外美好!全班一起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学习吟诵,细细品味

过渡:理解了诗句,我们的朗读更有味道。我觉得最懂得这首诗的人,应该是千年以前的诗圣杜甫了,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读的吗? I学习诵读 1.简单讲解。

出示有平仄的古诗。古人吟诗要有平仄,有韵味。古诗中标横线的字是平声,声音稍低,稍长,横越长声音越长。标竖线的字是仄声,读的时候声音稍高、稍短。标记像感叹号样的字是入声,读的时候声音最高、最短。 2.听专家诵读。

找出“燕子” “鸳鸯”的读音变化。 3. 跟着老师诵读。

4. 自由练习, 指名诵读。


II学习吟唱。

过渡:在平仄的基础上加上调,就可以吟诗了。 1. 听取录音,模仿学习 2.自由练习吟唱。

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站起来,或者背着手,迈着步子,自己试着吟诗,注意想象画面。 多种形式吟诵。

(五)体会情感,总结拓展 I体会情感

1.用古人吟诗的方法吟诵诗歌,我们更能体会诗人的内心。那读到现在,谁知道杜甫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呢? 2.随机采访学生。(板书:热爱) II拓展阅读

过渡:杜甫把这份爱化为动力,在杜甫草堂的四年里,诗人写下了240多首诗,不少成了传世之作。 朗读《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 III回顾方法,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可以——看插图,还可以——想象画面。课后,希望孩子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你喜欢的古诗,在浅吟低唱中体会诗歌的伟大与传奇。 七、板书设计 绝句


明丽悠远 格调清新

八、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让学生把富有诗意的语言摘抄在采蜜本上,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意识的积累,而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会运用,会自如的用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文课堂应做到“美如诗”教师应善于开启学生主体感受文本之情怀,能够美如诗,关键在“缘于情”,在善于激发“情意”的那种功力。课堂是因学生生成而精彩的,这也是我们教育者一直追寻的境界。



古诗三首之《惠崇春江晚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

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五、说学情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常正确的评价孩子。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当然,表扬、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当孩子


学习马虎时,我们要及时督促,严格教育,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

【教学准备】 :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 范读(出示课件)




3 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七、教学反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衢道中》是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作品表达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平淡生活的热爱。所描写的景象,画面清晰优美,语言简练朴实,读来毫不费力,细细体味却觉得情韵宛然。作为衢州人在诵读此诗时会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

曾几的《三衢道中》不仅写出了初夏衢州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因此,教学时笔者以“三衢寻美之旅”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 1.说文解字“衢”

(板书:■)同学们,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


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 2.说“三衢”来历

作为一个衢州人,你知道我们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吗?相信你读了下面的资料就明白了。(出示)

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 ——《隋志》

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唐《元和郡志》 3.赏“三衢”美景

1)课件播放三衢山的美景。

2)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4.引“三衢”诗文

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

(设计意图:从“衢”的字理入手,析解诗题,再运用视频初步感知“三衢”之美,激发学习热情。) (二)、读古诗,寻找“三衢”美景 1.出示古诗 2.回忆学法


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铺垫。) 3.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 学习单:

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 ”画出。

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线。 3)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借助“学习单”,以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启发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出游时间。

①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呢?读了以下诗句你就明白了。(出示)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三旬已过黄梅雨。 ——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③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时节,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是——生:日日晴。

2)出游路线。

①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线? ②结合诗句判断行程图是否正确。

“泛”和“却”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读诗句找出游时间、画出游路线图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品诗句,寻找“三衢”之情 思考: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线吗? 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 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1.创设情境假想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晴”)

2)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盡”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却”)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结合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 2.借助插图联想

图文结合联想美景:边读古

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随文补白联想美景: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文补白,想象去时所见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加关联词概想

1)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观察到的美景吗?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整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该怎么读出这份心情呢?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生机与和谐,更要让学生感悟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四)、拓诗文,悟“三衢”文化 1.对比“不减”和“添”


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不减”的是什么?

2)“添”的又是什么?仅仅是黄鹂婉转动听的鸣叫吗?还有 什么?

2.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衢道中》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曾留下许多的诗词,其中元朝张雨、清朝方芳佩都写过《三衢道中》,我们来读一读。

1)自由朗读,想想三位诗人写的三衢道有什么共同点。 2)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3.总结“三衢”文化

我们发现这些诗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衢州的山山水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的是古代文人乐山乐水的情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这就是“三衢”文化。

(设计意图: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六、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七、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让学生把富有诗意的语言摘抄在采蜜本上,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意识的积累,而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会运用,会自如的用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2 《燕子》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燕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郑振铎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


然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三、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四、说教法学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微风吹拂着。。。。。。的春天。”这三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三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黄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个句子不需要老


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我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三)、学习34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哪些生机?请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我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我想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我打算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掠过,一转眼,沾着,横掠等词,对于斜、唧,掠过、一转眼这四个词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我想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


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2):研读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 学生讨论引导,:你可不可以画五线谱来说明他们的相似之处。接着小结后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条线上,有些落在第二条线上。。。。。。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就好象钢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子。你猜想他们会唱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唱《小燕子》。现在他们没动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齐读这个句子。

回读:这份宁静和悠闲,这份静态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这样说燕子,读——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如果说上面是动态之美,这又是怎样的画面。(静态)这样的想法叫动静结合。

板书:动静态。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以一个大问题为学习背景,让学生在画,读,悟,想象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品味几痕,让学生


感悟宁静和悠闲,理解五线谱的比喻,欣赏静态的多姿,意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3)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唧唧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4)、作业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话。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

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第一题运用第一段写作方法学以至用,举一反三。第二题体现语言的积累过程。第三题诗歌也感悟相结合,诗即是画,画也成诗。 六、说板书设计:

飞行的美(动) 停着的美(静) 几痕细线


几个小黑点 象正待演奏的曲谱

【这个板书采用对比式板书,简单明了,紧扣文章内容。】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并在授课中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并合理设计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练习的难度。在教学内容上,课件内容呈现过多,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课件内容的精简,课件内容多的情况下,要作恰当处理,可以通过自己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朗读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3 《荷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花》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我”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法、学法:本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美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自主探究,寻找美

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1)让学生


抓住重点词体会;(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3)“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

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


()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七、课外练习

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九、教学反思。

纵观本课的教学,首先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坚持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本课教学力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鲁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



4*《昆虫备忘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几种昆虫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


分享。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四、说教法学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五、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所述的各种昆虫,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 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 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mó]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

[mò]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 别名 显著特征

瓢虫 花大姐 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 ……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七、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复眼

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文 七、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游去哪儿玩”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这不仅契合季节的特点,而且也符合学生的心愿,他们会有很多关于春游的想法并且乐于表达。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并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

二、说教学目标:

1,


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感受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看到的、,力。

3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4)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感受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加强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

1.构建开放的课堂运行体系,教师准备(教学录音、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让学生体验、感受大自然春天景色的美,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

2.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通过歌曲,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创设

表达情景。) 五、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总结概括能力


还是较弱。,要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生用多种读的方式展开教学把握全诗内容,会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教学录音和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关于春天的图片及歌曲,学生一边听歌一边欣赏画面。

2.教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山清水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你们想不想追着春姑娘的脚步,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美好的春光,寻找春天的乐趣,感受自然的魅力呢?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我们组织一次春游吧!

3.板书:春游去哪儿玩

4.教师:要去春游,首先得选好地点。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最想到哪儿春游?为什么?

5.抽生汇报,点评。

6.小结:这么多地点,我们到底应该去哪儿呢?下面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地点。

(二)、分组讨论,确定地点

1.两个小组分发一张表格纸,小组同学协作完成。

发言

地点

理由










小组春游地点:________ ________

2.小组内成员人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记在表格中。 3.出示组内交流要求: (1)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3)时间为20分钟,时间到小组要把表格交给老师。若时间到而未完成则视为弃权。

4.小组内举手表决最终春游地点(一至两个),写在横线上。 5.小组内挑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 6.教师巡视、点拨。 (三)、全班交流,选出地点

1.按照小组顺序,小组代表一一上台介绍春游地点及理由。 2.教师将每个小组确定的地点板书在黑板上。 3.全班投票评选春游地点。

4.学生统计票数,将票数最高的一个地点圈出来。 5.教师小结。 (四)、交际范例

丁欢欢:这次春游我想去爬山。因为爬山不但能锻炼我们的身体,还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爬山多有意思呀!


徐小英:爬山是挺好,不过我想去农村,我盼望着能去田野踏青,顺便认识认识五谷秧苗。

张诗琪:小英的想法很好。不过呢,我还是想去公园春游。因为公园现在不仅风景好,而且能玩的设施比较多,比如划船,坐过山车……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根据所挑选的地点设计春游方案。 七、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对方

八、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表格,供学生将讨论的意见记录下来,这样能让学生易于记住理由,便于最终评比。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此时,我将每个小组提出的地点板书在黑板上,以举手的方式进行投票,由学生统计然后把相应的得票数记录在地点下方,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最终确定的地点就显得颇具代表性。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植物朋友”是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的主题。需要大家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确立作文的主题,再合理进行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可以抓住一个场面;可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情;可以抓自己心理变化;可以抓游戏给你的感悟。

这次习作的关键是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的加工创造,从而写出精彩场面,成就自我记叙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

1. 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 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 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 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 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物)(朋友)相机板书 2. 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写作方法指导:

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

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1)对比法 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 2)比喻法 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 例如:《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 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5 远近结合法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 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 远看:

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b我家养了一盆吊兰。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鲜明活泼。】 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

受。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是联想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 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写植物的绝佳秘方。 【设计意图:将描写植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可以在原来基础上使文章得到升华。】 四、尝试写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六、板书设计: 我的植物朋友 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对比法 比喻法 拟人法


七、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一》说课稿

语文园地一



一、说教材

本次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要求学生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细细体会。“识字加油站”是引导学生积累带有“纟”“扌”“贝”的字。“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仿照例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首古诗《忆江南》。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总结、分析能力,他们能自己总结本单元的学习要点——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细细体会。积累汉字、辨析词语、仿写句子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而古诗,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背诵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三、说教法学

1.交流平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从优美生动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识字加油站——合作发现汉字的规律。

3.词句段运用——理解词义,感悟词语的细微区别;运用例句中写小动物外形的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4.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习惯。 2.通过比较,发现汉字的规律,会认9个生字。 3.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4.读例句,仿照例句,能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5.读背古诗《忆江南》,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习惯。 2.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3.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会认9个生字。 难点

1.引导学生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2.积累古诗《忆江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摘抄本,查阅《忆江南》的创作背景。 六、说教学过程 2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时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诵读古诗,感悟诗意,积累古诗。



重点

交流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时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难点

诵读古诗,感悟诗意,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课文,也积累了很多优美语句,下面就请你把自己积累的语句和自己积累的理由告诉大家吧。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赏析佳句,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若遇到有摘抄这一句子的,及时发言,交流各自的感受。 (3)交流收获、体会。 4.教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 1.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赞美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忆江南》。 (3)简介诗人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4)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5)师生交流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2.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

(1)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正读音。(注意这个生字的读音的发音区别开。)

(3)齐读。

4.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①指名朗读。

②指生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③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美。) (2)能不忆江南?


①作者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②指导朗读。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5.全班齐诵。 6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忆江南 词牌名





课时目标





珍惜

2课时

1.认识9个汉字和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发现汉字的规律。 2.能区分近义词,为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3.读句子,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重点

1.认识9个汉字和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发现汉字的规律。 2.能区分近义词,为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难点

读句子,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

3.结合词语,大体说出汉字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规律。

(第一行的三个生字都带有”,表明它们大多与手有关;第二行的三个生字都带有”,表明它们大多与丝、线有关;第三行的三个生字都带有”,表明它们大多与宝贝、金钱有关。)

4.同桌互相指认字词。 (二)、词句段运用

(I)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1.比较“荡漾”和“飘荡”的相同与不同。

(荡漾飘荡都指事物飘来飘去。不同在于:荡漾主要用于水面的变化飘荡主要用于水面上事物的变化。而这个句子指水面因此应选用荡漾一词。)

2.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句子中词语的选择。


3.小结方法。

辨析近义词,要结合句子的语境进行选择。选好后,多读两遍,看是否合适。

(II)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2)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xī)牛一样的角。

2.交流发现。

(1)师:作者在写燕子时,写了燕子身体的哪些部位?(羽毛、翅膀、尾巴)

(2)师:作者为什么不写燕子的眼睛、嘴巴呢?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时,一定要抓住这种小动物与其他小动物的不同之处来写。

(3)师:再读句子,看看作者在写燕子时用了哪些词语?(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可爱、活泼)

(4)师:你从这些词语中又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在描写动物时要用上恰当的修饰词。

(5)师:再来读第二个句子,作者抓住了独角仙外形上的哪一特点来写?(指名学生回答)

(6)教师总结。


同学们,当我们在写小动物的外形时,一定要写出它的“与众不同”,这样,读者才会在头脑中对你所描写的这种小动物的外形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同时还要用上恰当的修饰词,这样语言才会优美、生动。现在,让我们来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吧。

3.学生仿写,教师随机指导。

4.全班交流,评一评,谁写出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指导学生为自己所写的小动物配上图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带“扌”的字大多与手有关 带“纟”的字大多与丝、线有关 带“贝”的字大多与宝贝、金钱有关

七、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独特体会。“识字加油站”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词句段运用”我稍加点拨,引导学生习得解题方法。“日积月累”的教学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4f4cef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