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美学角度解析清宫剧的流行

时间:2022-12-12 16:2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文艺美学角度解析清宫剧的流行

作者:张昕怡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12



作者简介:张昕怡(1987 ),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张昕怡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摘要:近两年,继《宫锁心玉》引发收视狂潮后,一部又一部的清宫剧日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网络语言上都处处充斥着“甄嬛体”。清宫这一题材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为何近几部清宫剧能够深入到人们的娱乐、服饰甚至语言领域呢?本文立足于文艺美学视角,解析清宫剧流行原因,并从社会学角度阐述清宫剧带来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清宫剧;文艺美学;审美活动;艺术;社会

中图分类号:J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11102

近两年来,随着《宫》、《宫锁珠帘》、《步步惊心》等清宫剧的热播,“穿越”一词在一夜之间成为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词语。2012年的《后宫·甄嬛传》虽未再延续穿越情节,但该剧自播出以来引发新一轮的收视狂潮,甚至影响到社会语言领域。早年的清宫剧《垂帘听政》、《戏说乾隆》及《鹿鼎记》等已经受到热捧,近几年电视剧中又大有井喷之势,所以,这一剧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为何近年来带有穿越色彩、亦真亦幻的清宫剧却更加红火?本文将从文艺美学角度深入剖析近年来清宫剧走红的原因及其社会意义。

一、清宫剧走红的原因

(一)满足观众对宫廷奢华生活的向往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出发,观众观赏清宫剧可以看做是一种审美活动,观众是审美主体,清宫剧则为审美客体。审美活动不仅仅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当下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忙碌的状态,每个人都渴望闲适、华贵的生活,由于大多数人都受到过良好的历史教育,或者听过长辈的描述,了解了大清帝国时期,特别是康雍乾当朝年间的盛世,以及宫廷园林奢华的生活,自然对清宫里那种锦衣玉食的场面心生向往。观众从内心对清宫廷的奢华生活有种渴望,而清宫剧恰恰将这种华美的生活以直接的视觉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以《宫锁心玉》为例,从赫舍里皇后到德妃,再到僖嫔,每位带有封号的女性都有数之不尽的男仆女仆侍候,加之以贵重的首饰、华丽的服装,首先就使观众的视觉欲望得到了满足。随着剧情的推进,各种赏赐、服侍、享受愈加明显,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感觉自己就正坐在某个宫殿里,穿着顶级绸缎制成的衣袍,享受着丫鬟的服侍,品尝着附属国家进贡的糕点。各影业公司抓住了观众的这种心理,趁热打铁,邀请名编剧、导演制作出更精彩的作品,于是一部又一部华丽的清宫剧席卷了荧屏。

(二)宫廷内部斗争与现实社会人际矛盾相似,观众因此产生共鸣

当下人们的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同电视剧中的宫廷矛盾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剧中复杂的人际矛盾关系及应对方法使观众产生了共鸣。如果说观众观赏电视剧的过程是文学接受的过程,那么当观众看出了职场生存法则之时,便是进入到了文学接受的高潮时期。共鸣,正是进


入到文学接受高潮的标志之一。所谓共鸣,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以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一部作品,我们说它是好的,是美的,绝不仅仅局限于形式美,内容美也很重要,而使内容变“美”的方法有很多,共鸣就是一个典型的方式。以《步步惊心》为例,若曦进入皇宫,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员工”宫女奋斗成了“老板”皇上面前的红人,一部穿越戏体现了不少现代职场法则。比如,言行谨慎:若曦进宫时听大太监李德全训话说在宫中办事一定要谨言慎行。若曦谨记这一点,没多少时间就奋斗成了乾清宫负责奉茶和日常起居的十二个宫女的领头了。同样,在现代职场上,谨于行,慎于言,正因为祸从口出,所以要保守秘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广大观众在观看这几部清宫剧的时候已经有这样的共鸣。

(三)俊男美女、华丽装束带来的视觉冲击

胡经之先生曾说,文学艺术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的创造乃是美的创造。人们无论是进行艺术创造,或是艺术欣赏,首先这个审美客体一定要是美的,或者,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发现“美”。从《宫》中的杨幂、冯绍峰,到《步步惊心》中的刘诗诗、吴奇隆,再到《后宫·甄嬛传》中的孙俪、蔡少芬等演员阵容不难看出,清宫剧网罗了大陆、港、台三地俊男美女艺人联袂出演。据资料显示,《宫》剧组仅演员的服饰就耗资500多万,而《后宫·甄嬛传》中,共有50套服装来诠释甄嬛不同阶段的身份特征与性格演变。如此重金购置的场景及服饰,自然会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富丽堂皇的宫廷大戏。女演员们无论是清丽脱俗还是雍容华贵,都尽显美之形态。试问,这样的一幅幅唯美的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谁会舍得弃而不观呢?

二、宫廷戏带来的社会效应

(一)复古款式、宫廷款式的物品风靡(商业连带效应)

随着宫廷戏的播出,各网站中的宫廷式饰物愈发走俏。从美学角度可以说这种现象是审美主体心灵奥秘得以洞悉的结果。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从哲学上或者仅仅从文艺理论上界说审美主体特征以及主客体“交流”模态,人们渴望打开审美主体心灵的“黑箱”,去窥视人类艺术美创造的奥秘。由于观众对于宫廷戏的认同感,甚至沉溺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观赏荧幕上的华丽装束,而是将自己假定为戏中人物,即便在明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斥资上万元购买一件上等绸缎衣袍或一支发簪,却依然购买与剧中相似的物件,既满足了观众在现实中的“变换”欲,也实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商家也正是掌握了消费者这种心灵奥秘,打通商路。

(二)宫廷戏在各大电视台的反复播出(媒体效应)

宫廷戏在近年中无论是黄金档还是白天的重播剧场,占据了大半江山。因为宫廷剧好看,耐看,所以,对于收视率是一种潜在的保障。而且当首播结束后,很多观众渴望回看、重播,电视台满足了观众的愿望,又保证了收视率。宗白华先生曾说,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美”的东西,人们往往不舍得一次性欣赏完,总觉得要细细品味,才够味道。即便是欣赏完毕,也试图保存好那份对“美”的享受,如果再有机会,大概会再领略一番。观众想再次欣赏俊男美女的精湛演技,想再次感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于是,媒体也成了受益者。

(三)网络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语言文化效应)

最近一阵的网络语言中“甄嬛体”独树一帜,这正是因为宫廷戏时下流行,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乃至社会语言。“甄嬛体”源于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其中“本宫” “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倒也不负……”等语句在网络上十分流行。这也说明该电视剧的关注度之高,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语言生活。一部艺术作品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行为方式,艺术就这样融入了生活,甚至对生活产生了影响。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所有美的创造者都不是凭空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e916c0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