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曲折,人物生动 ——《愚公移山》赏析 《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其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开篇点出两座大山的名字,“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两座山之高,“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引出悬念,读者不禁产生疑问:这两座大山原来在这里,那么,又是谁把它们移走的呢?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段话是故事的结尾,借助神话的形式,回答了读者的疑问:原来这两座险峻大山的搬移,非人力所为,而是由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的。这个神话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借助神的力量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就带给读者以丰富而浪漫的想象。 二、人物生动,个性十足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聚室而谋”生动地表现了愚公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而其语言既显示出他人老心不老的坚毅性格,又表现出他做事并非独断专行,而是有一定的民主思想。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笑”属于神态描写,作者仅用一个“笑”字,就生动地再现了智叟说话时那副对他人不屑一顾的神态,而动词“止”则表明他对愚公移山所持的否定态度。再看其语言:“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的运用,表现了他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一句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坚信愚公连太行、王屋两座山上的一根草都奈何不了,后一句又用感情强烈的疑问句,表明他对愚公移山的怀疑,其主观武断的个性一目了然。至此,一个鼠目寸光、自作聪明又目中无人的智叟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54a01b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