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魏策四》-西汉末 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西汉末 刘向) ·》jū3 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 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 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 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4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gǎojìnguīxiǎnqiāngfú提示 这篇文章,写的是秦王包藏祸心,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以强凌弱。安陵国的使臣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辞穷色挠,保全了国土的故事。唐雎这种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敢于斗争和自强的布衣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从而揭示了弱国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图表解构: §1 出使秦国 秦王:欲易安陵 开端 安陵君: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 秦王:轻寡人与 发展 唐雎:千里不易 不畏强暴 唐雎不辱使命 §2、3斗争经过 秦王:天子之怒 敢于斗争 反击护国 唐雎:布衣之怒 高潮 布衣精神 挺剑而起 §4 取得胜利 秦王色挠 结局 长跪而谢 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日: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甚善;虽然, 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 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通假字 2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灭亡 韩国和魏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放置) .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 . 3.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 4.寡人谕矣(“谕”通“喻”,可译作“明白”“知晓”) . —词多义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 1.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使:动词,可译作“派遣”) “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动词,可译作“出使”) 岂直五百里哉?” 2. 徒 免冠徒跣(徒:动词,可译作“光着”) 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徒以有先生也(徒:副词,可译作“仅仅”“只”) 第 1 页 共 2 页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魏策四》-西汉末 刘向) 3. 夫 此庸夫之怒也(夫:名词,指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夫:发语词,不译) 4. 怒 怀怒未发(怒:形容词,可译作“愤怒”) 秦王怫然怒(怒:动词,可译作“发怒”) 5. 虽 虽然,受地于先王(虽:连词,表转折,可译作“虽然”) 虽千里不敢易也(虽:连词,表让步,可译作“即使”) 6. 以 以头抢地耳(以:介词,可译作“用”) 以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可译作“凭”) 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可译作“因为”) 7. 与 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 与臣而将四矣(与:连词,可译作“和”“同”) 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扩大”“补充”) . 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轻视”“看不起”) . 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戴丧服”) ..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 5.且秦灭韩亡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魏国亡”) . 古今异义 1.休祲降于天(休:这里是“吉祥”之意。今常用义为“休息”) . 2.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现代汉语中“虽然”是转折连词) ..3.岂直五百里哉(直:只,只是。今:指不弯曲) .4.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加:施加,给。今:增加) .5.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看清,轻视。今:不重) .6.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于是。今:原因) .7. 挺剑而起。(挺:拔。今:伸直,竭力支撑) .8. 长跪而谢。(谢:道歉。今:感谢,凋落) . 9. 秦王色挠。(色:脸色。今:颜色。) . 特殊句式 l.倒装句 受地于先王(“于先王”为状语后置,意思是“从先王那里”,译时应提到“受”之前) 2.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此句是由“……者……也”句式表判断) 专有名词 布衣:古时指平民,也用来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寡人:秦王自称。古时诸侯自称“寡人”,意谓少德之人,表示谦虚。 公:相当于“先生”,古时对人的客气称呼。 虚词: 1.与 ①连词,和。 例:与臣而将四矣。 ②语气词,吗。 例: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以 ①介词,用。 例:以头抢地耳。 ②介词,凭。 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③连词,因为。 例:徒以有先生也。 3.虽 ①连词,虽然。 例:虽然,受地于先王。 ②连词,即使。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 4.于 ①介词,在。 例:仓鹰击于殿上。 ②介词,从。 例:受地于先王。 ③介词,给。 例:请广于君。 ④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所直接涉及的对象,一般不必译出。 例:使唐雎使于秦。 5.夫 发语词,不必译出。 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007035a6c30c2259019e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