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门语言艺术,教师只要从“书面语言”到“口头语言”实现了良好的转化,就能实现“课堂语言”质的飞跃。教师语言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所收到的效果不同。第一、叙述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科学文化知识内容向学生做客观的陈述介绍语言。是把人物的活动和经历或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变化过程表达出来,使学生获得脉络清楚、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或事实。第二、描述式语言。描述式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有关内容直观形象、生动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语言。其特点是通过慕态传神,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丰富感知、加深印象,。并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如我在教授《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从第一逻辑段过度至第二逻辑段时是这么说的:赶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那么我军是怎样赶在敌人前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的呢?这段描述性小结,促进了学生感受的深化。同时,又提示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很自然地引出第二逻辑的教学内容。第三、论证性语言。论证式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事实或理论等论据来证明论题或论点的真实性、正确性的语言。论证是由论题、论据通过论证方式组成的,其语言富有逻辑性,论题明确,论据真实而充分、论证合乎推理规则。如《丰碑》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样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困难、怕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队伍,所以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我一边播放红军过雪山时的录像,一边通过语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你们思索: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恶劣环境、残酷战斗的考验呢?”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第四、说明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事物、解释道理的语言。它要对事物的形态、性质、构造、成因、种类、功能或事物的概念、特点、来源、关系、演变等做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的解说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概念。说明性语言包括:定义说明、诠释说明、比较说明、分类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如:举例说明是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的一般原则、原理和特征的说明方法。选取的事例要典型,能反映事理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强并富于启发性,才能增强说明效果。举例可以把比较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举例说明是必不可少的说明方法。第五、抒情性语言。抒情诗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以抒发感情的语音。教师的情感通过语言抒发出来,常能收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的效果。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的语言迟缓而凝重,情意深深又凄凉无限,会将学生融入那股悲伤的气氛中,久久不能自拔。再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师的语言慷慨激昂,“话”出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思想升华。第六、评价性语言。评价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勉励鞭策的语言。评价性语言一鼓励为主,对指误性的评价也尽量做到从正面入手给以鞭策性指导。评价内容要中肯,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有很强的分寸感。表扬性评价要热情真诚,充满希望,指误性评价要诚恳耐心,语重心长,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真心爱护的谆谆教导之情。评价方法常分为:激励评价、启发评价、判断评价、批评评价、否定 评价。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听写第九课生字词时得了55分,全班同学一致认为我应该批评他,让他重新听写。可我却笑眯眯地说:“他得了55分进步很大,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因为上次他才得了40分,一下子提高15分)照这样进步,下一次听写一定能得70分。”通过这样婉转地表扬鼓励,一连几节课,他都能认真听讲,有时还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每次听写都从未低于60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运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欣赏的眼神,满意的表情,鼓鼓掌,竖竖大拇指,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拍拍肩膀,摸摸头等用这些细微的身体动作及时地向学生交流信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教师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师生沟通感情的桥梁。学生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必须凭借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启发得当,引导及时,便可达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如果教师口齿不清、语无伦次,学生听了不知所云,会使他们昏昏欲睡。若教师讲解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能是学生声声入耳,陶醉其中,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若教师讲解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怏然,思维活跃,乐于学习,课堂效率倍增。因此,教学语言应讲究艺术性才是它的精髓所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要用自己的“艺术性语言”让课堂“活”起来,才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学”起来的必要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52ce2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