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饮一樽酒文化经典散文

时间:2023-03-15 12:3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饮一樽酒文化经典散文

浅饮一樽酒文化经典散文

我是一个粗陋之人,对酒文化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有极大兴趣。亲朋好友聚会也免不了喝酒,有时一醉方休,有时点到为止。但万万不可亦不会酗酒。大家聚到一起,饮着酒,趁着酒兴,“把酒话桑麻”,表达心中的情感与思想,觉得是莫大的快慰之事。郭小川《祝酒歌》就有:“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儿,万言不赘。”的确如此。饮酒饮的是心情,品酒品的却是性情。带着缕缕思绪去饮酒,可忆天涯万里人。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龙岩沉缸酒。在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白酒有香味,所以就有了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我们最常见的、最常饮用的就是这五种。酒作用众多: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更有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古人赋予它“礼”的内涵、“道”的意蕴、视之为“情”的媒介、“思”的信使、文的伴侣、诗的源泉。我时常惊叹酒的神妙作用,它能叫人洒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它也能叫人忘却痛苦忧愁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更叫人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如果你曾饮酒,那也定会体验过其中之一吧。

任何尊贵的生活都离不开自由的精神,和内心的某种高度,而酒就赋予了这种自由和高度。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其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然而在尘世中谁能做到如此,我们真正


无欲无求吗?谁又能达到“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

诗酒常携行,人们说古典文学里能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眼泪,一种就是酒。古代文人借酒解忧浇愁,无论情愁乡愁还是士愁。斗酒之后,醉墨一挥,汪洋恣肆,胸中块垒便喷薄而出,酒醉而成传世诗作。酒与诗融合,舞动着灵性,吐纳着芳香,增添着秀气。酒,这奇特的饮品,特殊的商品,世上没有哪种物品像它那样千古不衰,抖尽风流!多少风流人物,多少爱恨情仇,多少人间喜怒哀乐,多少经典绝唱,酒在其中闪烁豪气,激情助兴。

不仅诗如是,在中国的书法艺术和绘画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当他清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我喜欢书法,在别人的字迹中能找到宁静与空灵之感。多少书法艺术家借酒助兴,以酒激发灵感,他们酒后挥动绝妙的柔豪,于不经意间直抒心中块垒,令后学击节叹。这种异常亢奋是支持艺术不断求索的宝库,使平淡而奇,逮若神助,笔下生花。历史上不少大书法家并不满足于细品助兴,小盏频频,于琼浆玉液乃是海量,放胆开怀畅饮,越是激昂腾奋,则笔走龙蛇,异趣横生,线条旋舞,恨墨短砚浅,非纸尽墨干乃止。在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是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

当代文人咏酒诗更是不胜枚举,我喜欢王蒙的这首:“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琼液,大块文章乐未休。文万言,诗千首,且从茅台唱起头。茅台醇厚,亦刚亦柔。杏花村里,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80567c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