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时间:2023-03-19 01:2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

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或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

然需要。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据,一切意识形态的形式都从属于它。当然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无论是维护教权的思想,还是维护俗权的思想,都是从《圣经》中或基督教的历史上寻找依据。甚至于“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

3.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就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国家。后来,更进一步与权利结合起来,提出“天赋人权”观念。就是说,人天生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具有与生具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人们为了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就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这种观点,就是权利政治观。

4.逻各斯:在自然哲学家的观念中,既然人类社会构成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自然的秩序和法则也应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和范本。这种观点被赫拉克利特归为“逻各斯”这个概念。“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因此它是最高的支配力量,是高于人间法律的更高法律,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准绳。

5、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行式,从外部特征上看,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一般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或城堡为中心,包括附近数公里以内的若干村落组成,与其他城邦之间往往有山河海洋为自然边界。从本质上说,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6.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建构,哲学家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利体系之外。所谓哲学家执政,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7.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产生的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8.万民法:泛指那些包含在任何法律体系之中的内在合理的正确原则。

9.文艺复兴:资产阶级为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这场斗争,首先在思想领域大规模展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继承、借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此猛烈抨击天主教的神学教

义,攻击教会的统治地位、特权和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神权的旗帜下开展的这场斗争,造成了欧洲古典文化的再次被发现与重新阐释,形成近代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 10.宗教改革运动:人文主义的传播,思想观念上的更新,促进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这一时期,整个欧洲从西向东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是1516世纪欧洲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在宗教改革进行当中,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对封建教会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特权、等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11.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他们提倡理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等级桎梏;提倡个人现实的幸福,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他们把理性、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以此论证他们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追求自由与幸福的要求的合理性。

12.法的精神:基本含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和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土地、气候、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贸易、风俗习惯有关系,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所有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简言之,法的精神就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

13.公意:是人民整体的意志,也自然包含个人的意志;那么个人服从公意,服从主权,也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等于自由。但公意的基本特点,仍然是它的整体性。首先,公意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共同利益。其次,公意享有最高的权威。再次,公意完全不同于众意、私意和团体意志。

14.联邦派:保守派在制宪初期,极力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后来虽迫于形势同意建立共和制,但却极力主张扩大行政、司法权力和议会中参议院的权力,以限制代表、体现民意的众议院的权力,使宪法所确定的共和制带有浓厚的保守色彩。他们在制宪会议上的代表,以制宪运动的倡导者自居,自称为联邦派。 15.人民参政:杰斐逊把这一原则看作实现人民自治,防止暴政的最有效的措施。他坚持认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源泉,是储藏社会的根本权力的宝库。 问答:1.苏格拉底的主要政治思想

从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下列政治思想:1治理国家的人应当是懂得治国艺术的人,应当由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 2.判断真理要靠知识,而不能靠多数。3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契约,破坏法律就是破坏契约。4反对僭主政府和豪富专政,主张贵族政体和贤人政治。5城邦应注重教育

2柏拉图的哲学家治国思想以及对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的设计:1哲学家执政,他第一个系统的论述了人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人治思想集中体现与他的哲学家治国论,柏拉图把他所设计的由哲学家执政的国家称为贤人政治,也就是贵族政治。哲学家统治是最好的政体。2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所设计的第二等好的理想国(次优国家方案)应具备的条件是:1承认民主原则,采用混合政体2实行公民、工匠、商人、奴隶的社会分工3城邦的适当规模为5040个公民组成,超出者进行海外殖民4国家机构由37人作为领导者,

360人组成议会,另设将军、祭祀、法官等,所有公职人员任职不得超过20年,不满50岁不得被任命,超过70岁必须离职。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进行法律的统治

3.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以及他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对于城邦的治理,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法律的作用。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对法治的定义是: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从西方法治源头——亚里士多德法治的理论基础角度看,亚里士多德至少论述了人性论的基础和认识论的基础。1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人性论基础——人类普遍存在恶性。2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认识论基——众人智慧优越于一人智慧。贡献:1开创政治学研究之先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所研究的国家的目的、起源,政体的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理想城邦的构建,以及公民教育等思想,都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重经验、重归纳的研究方法,使政治思想的研究摆脱了神的束缚,把政治学变成了人的政治学3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个人主义的胚芽、对民主法治等政治价值所作的理论阐述,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斯多葛学派的主要政治思想及其影响:1提出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2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3提出了人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影响:1斯多葛学派奠定了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绵延不绝的自然法传统2斯多葛学派关于人的平等思想与人的自由思想一起,构成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关于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

1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5波利比阿的主要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的混合政体理论。虽然罗马的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与近代西方的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还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波利比阿已经意识到:国家政治权力内部应该有一个互相制衡、分工合作的机制。

6.西塞罗的政体思想:关于政体形式,西塞罗没有多少独创。他重复波利比阿的政体循环思想,并肯定了混合政体的主张。西塞罗批评君主政体说:即使有最正义和英明的国王,君主政体也不是最理想的政府行形式。因为“人民的事业”被一个人的任性来支配,臣民的利益往往被忽视。贵族政体也有缺陷,在他看来,即使一个国家被优秀的公民团体以最大的正义统治着,然而对于人民来说,仍然处于某种奴役状态,几乎享受不到自由,因为他们完全被排除在共同福利和政治权力之外。民主政体也并不理想,即使所有的公共事务完全听命于人民的意愿和决定,也不能获得公正的声誉。因为它完全抹平人民之间的差别,没有等级的区分,这种结果的平等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在西塞罗看来,这三种政体当中,民主政体“最不值得称赞”。在这种政体下,人民成为“集体的僭主”。这是西塞罗推崇混合政体的主要依据。在他看来,三种单一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的“平衡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因为国家中有最高的王权因素,某些权力又被交给优秀的公民,另一些事务有民众来决断。这种政体的优点在于:第一,它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如果缺少它,自由的人民是难以长时间接受的;第二,它具有稳定性。简单的政体很容易蜕变为其反面的政体,国王变成主宰,贵族变成阴谋集团,人民变成乌合之众。而这种变化在混合的政体特别是平衡的政体中却不易发生,除非统治者犯了巨大的错误。因为每个公民被稳定地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没有理由可以改变它。并且,也不存在它堕落所趋赴的相应的败坏政体。

7.阿奎那的政体思想:阿奎那认为,统治权有两种:一种是对奴隶的统治权,这是神的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一种是对自由民的治理和管辖权。后一种性质的权力归属问题就是政体问题。关于政体理论,阿奎那也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他首先根据其宗旨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政体,然后又根据统治者的人数分为六种,即正义政体中的君主政体、贵族

政体、平民政体,非正义政体中的暴君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在合乎正义的三种政体中,阿奎那认为君主政体最好。在他看来,政府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实现这种生活的首要条件是保证社会的团结,即和平与统一。而凡本身是统一体的事物,总比多样体更容易产生统一。他认为,事实上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常常由于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而陷于分裂和战争。因此,一个人掌握权力的政府总比有许多人掌握权力的政府更好.//阿奎那还论证说,凡最接近自然过程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在自然界,支配权总是操在单一的个体手中。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支配权也总是操在单一的个体手中。因此,国家只有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这是最符合上帝的本意的。//但是阿奎那并不是要建立纯粹的君主专制政体。他指出,在国家权力的安排上,有两点必须考虑:1大家都应当在某一方面参与政治2一个国家应该由一位德行高超的人来治理,其手下要有一些有德行的人来参与治理。人民有选举统治者的权利和被选举为统治者的资格。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一种类似于将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相结合的混合政体,是受贵族制约的选举君主制。他认为,这种政体是神法所规定的一种政体,最符合上帝的意志。

8.马基雅维利政治统治术的思想及评价:权术论马基雅维利的权术论是其性恶论、非道德政治观的逻辑推演。马基雅维利讲的权术就是指统治者在统治过程中的统治技巧1法律和军队是君主政权的基础。2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3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但不应当使人民憎恨4君主应制服命运,驾驭命运。评价1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奠基性贡献首先在于他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2马基雅维利的人本主义政治观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理论起点3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确立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理论核心 4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现实主义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

9.布丹的主权理论以及格老修斯对布丹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国家主权的特点:1永久性,即从时间上说,主权不是一种临时权力,而是一种永久的权力,主权者虽然生命有限,但主权却是永恒的2绝对性,即从空间来说,主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法律是由主权者创造出来的,主权者不受法律的约束,主权高于法律,法律只是主权者的命令,法律来源于主权3不可分性,即指主权的完整性。一国之内的主权只能完整地存在于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决不能分散为几部分。布丹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混合国体,不主张把主权分给君主、贵族和平民。主权的内容包括:立法权;宣战、媾和与缔结条约的权力;官吏任命权;最高裁判权; 赦免权;要求臣民效忠和服从的权力;货币铸造和度量衡

的选定权以及征税权。发展:格老秀斯在讨论国家主权问题时,运用了社会契约理论解释国家的起源。格老秀斯对主权的理解比布丹更深刻、更全面。布丹只强调了主权对内的一面,只强调了主权的最高、永久、不可分割等特性,格老秀斯则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主权对外独立的特性。格老秀斯还明确提出,虽然国际活动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行为也应该遵循自然法的原则。所谓国际法也带有契约性质,它的权力来源也在于众人——这里只不过是众多的民族国家的共同承认或允许。他还提出: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减少战争。在国家主权理论上,格老秀斯同布丹一样,也是一个君主主权论者。

10.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特点,国家概念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特点:被授予权利和权力的个人或会议(即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授权者与被授权者之间的权利和权力的移交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授权者交出的是他们的全部权利和权力;被授权者(即主权者)的权利和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不受契约的限制。影响:霍布斯的国家本质理论第一次用清晰的语言将现代国家概念明确表述出来。他的国家起源、本质理论第一次对人性论、自然法、契约论作出全面、系统的论述,明确地将个人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权利看作国家权力的基础,从而奠定了西方国家学说的基本模式。

11.洛克的政府起源与目的、法治与分权思想:起源与目的:政府就是人们契约的产物。政府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人们的财产。法治与分权思想: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王权)。在他看来,只有用法律限制、约束政府的权力,人民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洛克进一步指出,保证法治原则实现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分权,在权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的关系。

12.孟德斯鸠的政体与政治自由理论、分权制衡理论及影响1政体与政治自由理论:政体的性质·孟德斯鸠将政体分为三类:共和政体,即全体人民或一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即由单独一人按照确定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即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执政。 对于政体,古典体系的划分标准是政治权力的归属及掌握权力的人数多寡,而孟德斯鸠不但重视权力的归属,更关注权力行使的方式。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古典政治中国家权力的归属转移到现代政治中国家权力的运作方面。这是他注重法治、凸显宪政、倡导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也是他对现代政治文明的最直接贡献。政体的原则·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的原则是品德,这种政体需要品德来驱散野心与贪婪;贵族政体的原则是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节制使贵族和人民之间以及贵族和贵族之间接近平等;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荣誉成为人们行动的动力;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由于人们都平等地沦为奴隶,品德与荣誉已毫无用处,最多只能借助宗教。公民的自由包括人身、财产、信仰与思想言论等广泛的自由。公民的权利是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

政治自由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政治自由和公民个人有关系属于民事自由2又和政治制度有关系称为公共自由。公公自由和民事自由紧密相关。即每个公民的自由是公共自由的一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28ca0b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