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汇集之地,也是传承文化的主要场所。中国古代学校渊源流长,早在尧舜等五帝时期就出现了学校的萌芽,夏代已经开始建立正式的学校,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私学,秦汉时期创办的太学,到魏晋时期西晋的国子学,隋唐时期国子寺、国子监寺,中国古代学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达到了全面繁荣并且出现了将学校育才与科举选才紧密结合的趋势。再到宋元时期书院的发展,直到清末逐渐被新式学堂取代,而逐步过渡为向现代化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为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萌芽与创建 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创立。文字记载显示,约在公元前17世纪以前的夏代已经出现了学校,如“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这里的“校、序、庠”就是学校的名称,甲骨文里已经记载了“庠、序、学”等这样一些学校名称。大体说来,西周时期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家对“官学”的控制力逐渐丧失,许多典籍开始流落到民间,一些通晓诗书的知识阶层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聚众讲学,发表政见,力图为社会改造和发展指明一条路径,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因此而产生“私学”。 二、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新变与定型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新变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转型、大动荡,在教育上的表现为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既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孔子就是这种“私学”的创建者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稷下学宫的出现是那个时代思想与教育繁盛的明证由于他们各自的见解不同,又分别聚拢一些弟子宣讲与传授,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代的齐国在稷门之下,设立“稷下学宫”。因此,稷下学宫成为中国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2、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定型 秦灭六国后,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与此同时,法家思想深入人心,秦朝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私学的禁止和吏师制度的执行,必然会使秦朝的教育出现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这无疑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次倒退。 汉初实行“黄老之学”,以五经博士为教授,兴太学以养士,创察举以养士。这些政策措施的实行,使得汉代学校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从而为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到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了国家最高学府,取名“太学”。中国封建学校制度的基 本特征在汉代已经初步定型。 三、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1、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繁荣 公元六世纪,隋文帝改国子监为“国子寺”,统一管理国子学、太学等,后又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诏令,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二年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科举制由此产生。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唐代沿袭旧制,在国子监下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不同类型的学校,称为“六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地位最高,吸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太学吸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其他则吸收低级官员子弟,还可吸收一定数量的庶民子弟,同时还有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外国学生前来留学,并且也形成了一套教学管理制度。 2、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宋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平息割据势力,在统治政策上由原来重视武治,改为强调文治。中央只是继承了原来的国子监。北宋开国后,赵匡胤在后周国子监原址曾修学舍,并于建隆三年(962年)六月,“聚生徒讲学”。此后的八十年间,国子监成为唯一的中央官办学校在国子监之下,设有广文、律学三馆。宋代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宋朝学校教育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书院的出现和兴盛,六大书院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延续与转型 1、明代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延续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朝代,沉幕又开新是其显著的文化特征。明代的学校也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高度成熟与衰退。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对学校加强控制,实行文化专制,并且重视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以科举考试为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使学校的衰退趋势逐步形成。明代官学仍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 2、清代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转型 清代的学校教育已处于中国封建教育的末期,同时也孕育着近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些萌芽,古代学校教育向近现代学校教育转型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京师设立国学,为全国最高学府。乾隆初年,对国子监的制度作了改革,严格了师生的选拔,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度,增加了明经、治事科八股,监生肄业期满叙用也得到保障。道光末年,国子监开始衰落,教学制度有名无实。清朝还开设了旗学,为八旗子弟的学校。 (作者單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ef30d4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