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教育体系的完善

时间:2022-12-21 12:21: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宋时期的教育体系的完善

作者:吴晓龙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0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的隋唐至两宋时期,其学校教育发展也随社会发展而兴盛。唐宋教育体制和模式的确立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体系框架的基本完成。 众所周知,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之一,如果放眼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教育无不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甚至与一个家族的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服务。

随着道、释思想传入中原,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三教并用的文教政策,唐朝的官教育制度下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

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设七学三馆,主要以儒学性质学校和各类专科学校为主,地方官学主要有府、州、县学三级学校。官学体制的完善推动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比如规定了入学条件、教学目录及学习年限、假期制度、升进与罢退制度以及学官的考核等,尤其是对学官的考核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讲师队伍素质和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基于此,唐朝官学教育发展的特点不难得出。第一:封建教育等级性异常突出。第二:儒家思想仍然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主体。三:非儒家学校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四:学校设置多样化的类型和形式。五:逐渐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六:地方学校发达。七:七:学校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属机构。

唐朝的私学教育快速发展,如像大儒韩愈和胡安定等学者型官员尝试私学教育,采用经学家私人传道授徒的方式。除此之外,唐代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机构即书院诞生了。起源于唐玄宗时期,有官和民两种。民间来源于士大夫个人的研究。与此不同,春秋时期书院以社会为导向,逐渐成为秦朝四方馆的公共活动场所。儒学、僧侣、道家等都可以自由进出。由向私人渐渐向公共,此乃书院与书斋的差别。官办书院起源于朝廷整理典籍图书的组织,下设学士、修撰、拓书手、装书直等职,汇聚藏、校、刊、讲书等为一体,主要原因是学术文化,没有具体的政府事务。这是官方政府官方办公室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区别。这种先进的私立教育形式在唐代发展迅速,弥补了官学不够深入地方的弊端,极大推进了唐帝国社会教育的兴盛。在唐五代时期,带着官府和民间的两种传统的书院,逐步发育壮大、成长起来,在两者的 珍视和影响下,具备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的形态。可以说唐朝时期书院对后世书院的影响,就如同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一般,几乎所有后来学院的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不管是鸿儒还是白丁都可以在书院自由畅談、探究经史、教学授道等,它担负起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文明重担。从此,中国社会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

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在著作中提到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第二次便以宋明理学为主,逐渐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宋明理学。宋代普遍存在实行重文抑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象,宋代的官学教育制度同样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中央官学不仅有大学还有小学,有些机构专门教授儒学,又设立了专科学校。其中有独立的或附属的学校。地方的官学也分设路州县三级。但路只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不设置单独的学校。州县两级分设学校。宋代继承了唐代,又增添了新的军事监督、绘画、武术等。与唐朝中央官学相比,宋代的教育对象在地位等级上有明显的限制,还实行了三舍法的考试制度,并有政府的教育经费作保障。 书院在宋代继承前朝,开拓创新,著名的书院有岳麓书院、松阳书院、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又称四大书院。人才辈出,显赫一时。同样培养出大批官员的学者的还有宋代太学。随理学的形成和政党斗争的兴衰,太学成为理学与政治势力交流的场所。宋代太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太学生面向社会,从平民中优秀人才和八品以下官员子弟中选拔。前文提到的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三类:上舍、内舍和外舍三等。新生先入外舍学习,经考核后升补内舍。内舍一般每两年一考,两平或优否各一的评为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试;优平各一的评为中等上舍生,可以免礼部试;成绩同当年公、私试分数皆为优秀的,评为上等上舍生,可以授官;上舍生可以不用再参加公式。私试每个月一次,学官充当出题者自考学生;公试每年一次,朝廷降敕差官主持。宋哲宗元符二年后,三舍法推广到各类学校。南宋时,太学继续实行三宫制,并不断完善.三舍法对宋代社会的影响很大,涌现了大量的州县儒生,考试者出现阶层化的现象。后来三舍法虽然被废止,但是士人在法律中的特殊地位得以延续,形成了左右社会的有势力者阶层,这一情况在南宋时基本上得以确立。

书院在南宋时极为发达,官方教育的衰落是最直接的原因,理学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有科举制度的腐败、如朱熹、陆九渊等名师大儒在书院讲学还有印刷业的发达也是其中的原因。由朱熹编辑的《白鹿洞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从此,书院与教育、学习相结合,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

中国教育制度,就建立而言,从地方到中央,它已经变得完美。但由于各皇帝政治权力的波动,人才培养的权力发生了变化。而地方教育的兴衰,则更与地方长官对教育的态度有关。北宋苏州、湖州地区教授胡元创立了苏湖教学法,这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尤其著名。从总体上看,历代皇帝都痴迷于科举以充实自己的队伍,而忽视了人才培养学校的发展。这种现象集中在各个朝代后期。从唐宋开始,如何处理科举人才培养与学校人才教育的关系一直是封建政治评论家和教育工作者争论的重要问题。

诚如以上对唐宋教育体制的分析,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会影响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体制又会反过来影响政治、经济等。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适应上层建筑的教育体制会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但如果不顺应时代潮流、逐渐僵化,就会像封建社会末期的八股取士一样压抑扼杀人的思想,推送中国落入列强之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身处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对我们的意义非同一般,如果能很好地借鉴和吸收古代教育制度中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即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断完善当代教育制度,那么我想,对当代的思想文化、精神文明、理想信念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568ea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