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2篇)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一 《好饿的毛毛虫》这是一首根据绘本故事原创的歌曲,歌词最后象生词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让幼儿多了解水果名称。通过前期对绘本的学习,孩子们对毛毛虫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他们这首歌曲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在小班下期阶段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有很多孩子还能自发地享受音乐故事、并热爱表现。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唱歌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每个孩子都喜欢唱歌,尤其是快乐的孩子更爱唱歌。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开展歌唱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孩子快乐参与;创设愉悦的情境,让孩子快乐歌唱;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创新。 活动目标 1、能模仿学唱歌曲的关键句。 2、能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毛毛虫的动作。 3、热爱大自然,展开想象,尝试替换歌曲中的水果名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学唱歌曲,带有动作。 难点:简单仿编歌词中的水果名称并展示。 教学准备 1、有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阅读经验 2、毛毛虫手偶 3、音乐钢伴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角色表演毛毛虫的蛹,边做动作边进场。引起幼儿兴趣。(练声) 2、基本部分。教师清唱表演,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1)教师角色扮演边清唱示范,边做动作表演毛毛虫的变化过程。 师:刚才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呀?它是怎么吃的? 第 1 页 共 3 页 (2)教师手指扮演毛毛虫在身体上爬一爬,边表演边随伴奏演唱。 (3)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试一试毛毛虫每次吃完水果的身体变化。 :毛毛虫每次吃完一种水果都会有变化:吃完一个大苹果,变成食指;吃完两个大香梨,变成两根手指;吃完三个水蜜桃,小手变成"蛇头状"。 3、情景延伸,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 (1)教师边唱边带领幼儿和"手偶毛毛虫—毛毛"一起寻找吃的。(教师提出要求:毛毛最喜爱吃会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师利用自制玩偶"毛毛",让幼儿感受毛毛虫的身体成长变化。 (3)教师通过喂"毛毛",引导幼儿尝试替换歌词中的水果名称。 4、结束部分。随音乐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场,充分让幼儿在音乐中尽情享受并愉快表现。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幼儿明确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和同伴合作表演《好饿的毛毛虫》。 2.在教师动作以及音乐的提示下,能进行角色的表演,角色间能初步自主对话,动作的表达初具自主性。 3.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游戏的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 游戏音乐、背景已经布置好,比演员数量稍多的各种角色的服饰、头饰,幼儿事先已经选好想要扮演的角色。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内容,角色亮相。 教师:这些天我们都在玩表演游戏“好饿的毛毛虫”,谁来说说游戏里都有谁? 幼儿回忆故事里的角色:毛毛虫、苹果、梨子、桔子、草莓等。 2.提出游戏存在问题,集体讨论。 (1)教师:上次在游戏中,小朋友们都说到毛毛虫来到水果宝宝那里时,如果它们能说说话就更好了,那你们觉得应该说些什么呢?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ce4da73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