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及艺术工作者的献身精神 摘要 本文针对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等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试从艺术家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关系、艺术家所表现的世界、艺术作品所进入的世界等方面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艺术 社会 艺术家 献身精神 关系 艺术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在的社会环境,艺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是一种比理性的论证更普遍的语言。豪泽尔曾说过:“世上只有无艺术的社会,而没有无社会的艺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就要以社会的角度从下面几方面来进行探讨研究。 一 艺术离不开社会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无不打上人类所在的社会和环境的烙印,一方面,艺术凸显了和表现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但另一方面社会也无时不在地影响着艺术的流变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的存在于发展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这只是一种哲学反映论,一种社会学的理解。艺术若是离开了其所存在的社会,那么艺术也就等于是离开了其生存的土壤,失去了其得以维持生命的源泉和根脉。所以,艺术存在于社会中,它表现着社会生活、演绎着社会发展动向,而社会也不断地为艺术提供艺术原料,也只有在人类社会环境中艺术才将得以继续存在发展下去和丰富起来。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所创造,而艺术家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独特个体,他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艺术观念的变化都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社会。 二 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中国自古就有“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说法,也即说明了一件艺术品的创造无不体现了艺术家的思想观点、艺术情趣及其人生价值观。“尽管艺术总是创制性的,却又总是反 映性的,包容或融合着这样或那样的情欲观念内容,如情爱、伦理、政治、宗教等等。不管艺术以什么样的意象、形式、符号存在,它总渗透或融解着社会或心理的内容——情欲观念”。所以在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时,对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是必不可少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地理环境对艺术家的思想观念都能造成显著地影响。例如:经济是衡量一个社会繁荣与否的重要尺度。经济的繁荣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只有满足了自身的衣食温饱问题时,才会有精神上的更高追求。艺术家亦如此。 不同的地理和风俗文化也对艺术家的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北方人性格豁达,南方人性格细腻。性格豁达的北方艺术家总是爱创作北方气派的艺术作品,南方艺术家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描绘与刻画。所谓地北方山水派“荆(浩)关(仝)”和南方山水派“董(源)巨(然)”就是因其所在地理位置上来划分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的。 由此,社会塑造了艺术家的部分性格,而艺术家的性格于无意识中决定了其创作风格。艺术家要创作出好的作品,让观者接受的作品是决不可脱离当时的社会的。“孤立的,与生活不再发生关系的艺术品,不管它是如何迷人,总要成为一件无用的玩具,注定会失去它的人文价值”。 艺术家的社会性是不言而喻的,艺术家的任务是永恒的,但是艺术家自己却是前进在时代的音乐声中,所以他们也无法脱离社会,不可能背弃现实。与=艺术家所表现的世界当然与当时的社会有着莫大的关联。 三 发扬悲鸿精神,献身中国艺术 谈到艺术工作者的献身精神我们就不得不立刻想到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具影响力大师之一的徐悲鸿先生,是他奠定了中国油画的基础,倡导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革新绘画,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被国际美术界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徐悲鸿先生逝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他对20世纪甚至21世纪中国美术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话题。一个大师所创作的作品,绝不仅仅是宣泄情感,止于讽刺,其内在必定有能深深打动大众内心并能引起普遍共鸣的东西。徐悲鸿先生目睹旧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惨状,创作了《愚公移山》、《巴人汲水》、《放下你的鞭子》等写实主义巨作,流露出他满腔的爱国热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11f3ed4afe04a1b071de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