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指路经》中的祖先崇拜 【摘 要】彝文《指路经》又叫《阴路指明》,是古代彝族人民给亡者举行祭祀活动时吟诵的一种经文。由于受到地域、家支、方言等因素的影响,《指路经》也有不同版本,但是总体的思想是一样的,都是“指路”。彝族从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到日常生活习俗乃至各种生活习惯法都是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信仰系统,因此加强了彝族共同体内的族群认同意识。 【关键词】指路经;祖先崇拜;灵魂 《指路经》对彝族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彝族历史源流、宗教文化的重要典籍。它不仅结构宏大,内容丰富广博,而且构思奇美,语言生动流畅,凝聚了千百年来彝族人民的智慧。 一、祖先崇拜的产生 祖先崇拜是人类对自己血亲先辈的敬仰,在各种原始宗教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彝族祖先崇拜是不断发展着的,在发展的每个层次中,都有多种表现形式,使彝族的祖先崇拜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从历史的发展顺序看,它们的发展顺序是:图腾始祖崇拜——村社部落酋长祖先崇拜——宗族祖先崇拜——家庭近祖崇拜。 彝族祖先崇拜认为:人死只是“身”死,人的“灵魂”永远不会死。他们认为人死的本质只是灵魂离开身体。人“生”之时,灵魂依附于身体;人“死”之后,“灵魂”能独立存在,或依附于他物,或游离于生时村寨、住所的附近。彝族祖先崇拜有个基本的观念:灵魂能独立于身体而存在,是永垂不朽的。因此彝族人认为只要安顿好祖先的亡灵,祭祀祖先就能够保佑后世子孙的幸福生活。“…你的子孙,你的孙辈,你要保佑……”彝族是一个重视寻根溯源的民族,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谱和宗法制度,用以区别其他民族和家支,同时保持与祖先的血脉联系,寻找先辈遗迹,使自己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都能获得精神依靠和心理平衡。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知道现在该怎么做,才会更好地思考今后往哪里去,祖先成为彝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同一祖先的人就是同一民族,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祖先的人则不是同一民族。 由于共同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共同的家支文化背景和相似的人生际遇,《指路经》 通过历史回忆的方式,演绎了家支历史的延续和不朽,肯定积极而真诚的人生意义。寄托了每一个个体都走向辉煌,荣耀回归祖界的美好愿望。“你的一生啊,就像似太阳,辉煌度一生……就像空中月,一生做明人……就像山中虎,一生多威武……就像山中豹,一生多矫健……就像山中狼,一生多勇猛……就像山中熊,一生多憨厚……就像山中獾,一生多威风……就像大马蜂,一生多勤劳……就像那春蚕,一生多勤奋。” 二、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与祖先崇拜是紧密联系的,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吉凶祸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起房盖屋、分支合族、迁徙安寨、年节庆贺等,都要祷告祖先,祈求祖先神的保佑。祭祀祖先神要做“玛都”(竹灵)来庇护子孙昌盛,家族兴旺发达。《祭祖歌》“年年祭祖灵,祖灵保儿孙清吉,保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指路经》中记载:“世间你儿女,天黑来献酒,清晨来献饭,如此为祖祭。请吃献的饭,请饮献的酒。人间儿和女,男儿象太阳,女儿象月亮,子孙似繁星,但愿兴旺呵!”在彝族人看来祭祀祖先可以赐福于子孙后代,从中也可以反映出彝族人在世崇祖,人死归祖的生活信条。“彝人信仰的祖灵在家族家支生活的重要场合也大显其神力和神意,发挥其权能,祖灵的权能渗透于彝族家族家支事务的方方面面,与彝族社会家族家支的群体生活密不可分。”《指路经》把敬奉祖先的宗教意识弥漫化、渗透化、仪式化。毕摩告诉“已故的你啊!”不要悲伤,不要流泪,不要留恋故园和亲人,背上亲人敬献的饭食,“朝着太阳路,快去寻祖先”,“纳铁书夺山,有一和确居,那座和确里,爷死归那里,奶死归里,父死归那里,母死归那里,妻死归那里,夫死归那里,儿死归那里,囡死归里,孙死归那里。同宗归那里,同族归那里,姊妹归那里,兄弟归那里,人人必同归……赴阴寻祖去,你爷去的路,你奶去的路,你父去的路,你母去的路,你宗去的路,你族去的路。”祖宗可以保佑今生,祖界是人生最好的归宿,不仅可以实现亡灵落叶归根的理想,而且使亲人敬守孝道,获得了心灵上的抚慰。 对祖先灵魂的祭祀,根本的目的在于祈求它的保佑,这在原始时代是由于自然力对人们的压迫所引起的,彝族对祖先的如此的频繁和隆重,并不决定于所谓祖先灵魂的灵验,而是决定于彝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和解放前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压迫统治的残酷。 三、结语 祖先崇拜对彝族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思维和艺术等不同的领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消极影响,直到今天,它也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成为人们前进的一种障碍。彝族先民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束缚,特别是解放后更是强烈发现这种落后性的消极影响。对于彝族的祖先崇拜思想的研究我们应该持有取之精华,弃之糟粕的态度。《指路经》把他们指到同根同源之处,不仅获得了互相认同的基础,而且仿佛找到了力量的来源,保持与祖先精神相通相连的本源性。 浅析彝族《指路经》中的祖先崇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318515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