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教学案例分析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 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 画的特点。 我在2006年10月31日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画》,以下是我的一个片断教学: ……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歌,也是一首谜语诗,我们来猜一猜,它的谜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画 师:还有其他的谜底吗? 生:没有了,是画。 师:你们为什么认为谜底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有想过。 师:别着急,先想一想,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谜底是一幅画。 师:是亚,这首诗的谜底就是他的题目。还有什么根据? 生:近听水无声,也就是说走得很近还没有听见水的声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由声音的。 师:是呀,你听,有水的声音吗? 生:没有,是画。 师:那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生:没有声音,应该读的轻声一点。 生齐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就是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人来了,鸟也不会飞走。 师:平常你们在操场上,在家门口看到小鸟,你们走近小鸟会怎样? 生:小鸟会飞走了。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有这么多幅画,你摸一摸,小鸟飞走了吗? 生摸了摸课本,说:没有飞走,他是画。 (出示诗句)生朗读。 师:还剩下一句“远看山有色”,是画吗? 生:是的,是画。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 生朗读。 师:我们连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不仅会朗读诗歌,还会懂得思考,懂得了原来猜谜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谜面,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大家一起为自己精彩的发言热烈。 …… 这是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环节,这给我带来的启示如下: 1、这在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 序、有效地进行。 2、 感悟诗境,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我示范朗读,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解释诗句和题目《画》的关系。如说到“水无声”时,可以引导学生在 他耳朵听听是否有水的声音;说到“人来鸟不惊”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鸟不惊”。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 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4aa56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