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溱洧赏析综合报告 从所搜集的三篇赏析来看,可以总结出《溱洧》这首诗属于一首情诗,也是一首生活诗因反映出了当时郑国的人民的生活-民风淳朴。 首先,可从地理来分析,郑国地处中原中部,正当交通要道,东方齐、鲁的盐渔之利,西方秦、晋的贸易往来,都需经过郑国。郑国对商旅采取的鼓励、保护政策,促进了郑国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使郑国成为中原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当时的郑国成为春秋初期最强大的诸国。商业的发达造就郑国的政治较为开明化。郑国在东迁之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并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因经济发达的郑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富庶,情为心声,所以民歌就此诞生。 另外,从政治因素来看,当时的郑国迁入中原,经武公、庄公两代经营,很快成为中原霸主。郑国君臣励精图治,奖励耕织,重视文教,政治民主,风气开放,不受礼教束缚,民风淳朴,政清气和。郑国为繁衍人口,发展生产,便奉行了“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奔者不禁”的做法,在溱水洧水岸边开辟场地,于每年三月上巳节让青年男女自由相会恋爱,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风俗——“郑风”,也诞生了名为《溱洧》的诗歌。 整首诗带出了其中两个小小的道具:“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整首诗通过短短数行描绘了一个如此生动活泼的女性形象。本诗中的女主人公特别大胆、热情、开朗、活泼。作者描绘了女主人公主动邀请小伙子去游玩,她毫无顾忌地和小伙子说说笑笑。从这可看出当时的女性是多么的自由啊,完全没受到礼数的束缚。不过,封建卫道士们肯定看不惯这类的诗歌,因为封建礼教可不能接受女性作风如此大胆,女性应该要小家碧玉含羞答答的。但通过她的身上,表现了当时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清新淳朴的性格美。正是这种尚未被封建伦理道德毒化的清新淳朴的性格美,使得整首诗歌熔熔生辉。 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来看,文章可分为二章,仅有开头的四句不相同,如“春水涣涣”和“浏其清矣”,“士与女,方秉简兮”和“士与女,殷其盈矣”。从这四句看出写的都是同一景物,同一场面。这两章开头的八句,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全诗的背景。用朱熹的话来说,这个开头所用的手法是“赋而兴也”。从以上的观点可推论出全诗的结构层次分明,即先写地点,次写景物,再写对话,最後写人物的动作,从而把一群青年男女节日游乐的情景和盘托出,其中姑娘直率天真的话语,更烘托盛会欢乐的气氛,也透露出纯朴率真的情谊;在文章的结构上,通过环境的渲染,将对话穿插到叙事写景之间,使场面活跃,富情节性。总的来说,可以把开头这八句比喻成似于电影拍摄中用广角镜头进行的场面描写,而接下来的各句则将摄影机的焦点对准了诗中的主人公。通过他们的活动和对话,把全诗的欢乐气氛推到了高潮。从而将交叉互补的景物描写分置于两章之中,增加了诗歌的变化,而又毫不影响其气氛渲染的效果。它能够将远景与近景、全景和特写有机结合,使诗歌显得动宕、活泼,适合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感情的需要。 从诗歌的写作手法来探讨,可发现《溱洧》采用了叠章的方式来写,两章的词句基本一样,只有三处词语做了调换,第一处是二句,由一章的“方涣涣兮”换成二间的“浏其清矣”。第一章是形容冰雪消融,春水弥漫;进而显示出河水畅流,清澈明洁,渲染春天的活泼清新的气息。第二处是第四句,由一章的“方秉蘭兮”换成二章的“殷其盈矣”。第一章是说男女们手拿兰草,清香四溢,人不多,情调优雅,姑娘小伙子自在地散步到洧水外;第二章说人多,拥挤了,显然对青年情侣们有所不便,使人厌烦,姑娘小伙子们得赶紧到洧水外的宽广的地方。第三处是第十一句,两章之间又仅是一字之差,“伊其相谑”换成“伊其将谑”,表现了事态和情态的变化。从这里可以看到叠章结构在艺术表现上的作用。 《溱洧》这首诗有别于《国风》里总是以抒情主人公为第一人称来表达,反而是采用了第三者叙述口气来做客观描写。它着重于再现当时人民节日聚会的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副形象生动的古代人民春游图。诗人没有浓墨重彩,而是以洗练、娴熟的线条勾勒出诗人所见到的一切。诗人所用的语言简浅,要言不繁,形象逼真。譬如:诗中写水用了“方涣涣兮”、“浏其清矣”两句,不仅写出了冰河解冻后春水弥漫、清澈的形态,而且烘托出春天所特有的万物复苏、活泼清新的气息。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了三月上巳溱洧河边的热闹景象,为全诗定下了轻快欢乐的基调,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和烘托。“维士与女,方秉蘭兮”,着重于表现当时人民的习俗,是描写游春不可缺少的一笔;“维士与女,殷其盈矣”,则着重于表现春游时,人声鼎沸的情况;两章的词语调换也暗示出由于时间的推移,春游的人越来越多。 从语言方面来探讨,《溱洧》以三言、四言、五言错杂参差。但当诵读这首诗歌时,感觉其调子真如一溪春水般地轻快活泼。“且”、“乎”、“洵”三个虚词用得尤为传神,间接带出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姑娘对恋人说话的口吻,半是相劝,半是相求,如:“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从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可看出当时的郑国能够允许女子有自由的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甚至允许女子自由择婚的开明、自由社会风气。例子如:“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中女主角与自己心仪的对象一起游玩在溱水和洧河边,你说我笑多么快乐。当时候社会风气完全是开明的,女生们都能拥有主宰自己生活的权利。此外,它也描写了郑国欢渡上巳的民间风情,如:“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由于有这种对春天的认同,风俗获得了一种理念上的保障,婚恋行为具有了自由的内涵。而当时郑卫等地,男女在野外自由结合乃是一种风俗,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它也描述了众多男女在中春时节前“洧水外”欢会求偶的大场景。“溱与洧,方涣涣兮”溱水与洧水的汇合口应是古代郑国男女心目中恋爱欢会的吉祥地。古代郑国人的性观念是开放的,由溱水洧水的汇流特点与吉祥意义,我们应该知道《郑风》为什么津津乐道“溱与洧”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男士是如何受女生的青睐,“令会男女”的活动是多么踊跃、热闹。 总的来说,《溱洧》这首诗歌打破了古时代爱情传统的观念,彻底地张扬了人性之于爱情的追求。例子如:“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这里明显的显示女主角主动邀约男主角到河边走走的,当男主角说已经去过了,女主角并没有就这样接受,她再一次积极的要求男主角陪她去走走,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当时的女子可以那么的自主,只是后来的封建礼教反而抹杀了女性的地位及权利,从而规定女性需“三从四德”,而这些过于率真直接地表达感情的女性大多被认为是淫荡的作风,无法被接受,女性的悲哀开始了,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502a52647d27284a73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