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 课前预习 了解《一千零一夜》故事 相关课程标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千零一夜》有关文学常识 2、熟悉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认识“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评价任务: 1、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2、熟悉故事情节;练习对话朗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听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吗?——听过。 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一千零一夜》。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德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弥漫mí 撬去qiào 桅杆wéi 2、概括故事情节。(学生一开始讲得内容太长,不会概括情节,应引导他们逐步精简、提炼主要内容。) 讲的是渔夫打渔时捞到一个锡瓶,放出了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勇敢地与魔鬼斗争,用智慧战胜魔鬼的故事。 三、理清课文结构,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四部分。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揣摩人物性格。 2、明确:渔夫,是人民善良和智慧的化身。机智、勇敢、有智慧。 (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分析) 魔鬼是人性恶的化身,恩将仇报、下流无耻、凶残卑鄙。 (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分析) 3、故事通过这两个形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主题: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五、小结:故事中的渔夫,是人民善良和智慧的化身。他家里很穷,连自己的老婆和三个孩子都养活不起。但他非常善良,去海边捕鱼时,“每天照例只打四网”,从不愿多杀生。一天,他偶然捕捞到一只铜瓶,里面是一个被古代以色列贤明国王所罗门囚禁的魔鬼,渔夫救了他。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聪明的渔夫急中生智,利用魔鬼的狂妄和骄横心理,设计让他重回瓶内。愚蠢的魔鬼果然中计。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勤劳、善良的渔夫战胜愚蠢、骄横的魔鬼,依靠的是人的智慧。这正是本篇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作者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复渲染了这一主题,给我们以启迪。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怎样的书?有何特点? 2、渔夫、魔鬼的性格特点 二、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故事情节,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呢? 稍作思考,指名回答: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 1、语言描写最多,故事主要通过对话表现情节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在上节课分角色朗读时已经有所体会,让学生模仿渔夫和魔鬼的口吻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 2、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1)喜悦好奇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2)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3、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三、合作探究 。前后位四人一组讨论。 1、如果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许诺吗? 2、渔夫和魔鬼都要求对方说的简短些,这表现了他们什么心理? 3、课后练习三: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呢还是删去? 各组选取代表回答。 明确答案: 1、魔鬼不会兑现他的前三个许诺的。这是由魔鬼凶残的本性决定的. 2、渔夫的心理在于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魔鬼要这样对待救他的人,对死的恐怖也使他无心去听那些过长的诉说。魔鬼的心理是反正渔夫是非死不可的,说什么、问什么都是多余的,何况他已经忍受、等待了太长的时间了,所以也叫渔夫说简短些。 3、保留原故事结尾当然更符合故事的原貌。我们阅读它将能更好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某些文化观念,更全面了解阿拉伯文化给魔鬼赋予的内涵。魔鬼主要是恶的化身,在他充分表现其 穷凶极恶、毫无人性、下流无耻一面时,应当狠狠打击,重重惩罚,彻底揭露,让世人知道他的丑恶面目,对他保持高度的警惕。魔鬼其实是世俗人的化身和象征,世间有过不少放下屠刀、改恶从善的事例。当然,这一转变一般需要建立在对其“恶”的一面坚决斗争、彻底揭露的基础上,所以,《一千零一个夜》的原故事应当更符合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类的全面、辨证的看法。而什么都“绝对化”,简单化,非好即坏,一成不变,这样的看法才更不利于处理世间纷繁的人际关系。 四、拓展训练:渔夫回到家以后,见到妻子,会怎么讲述他的遭遇。要求说得简洁些。 指名学生口述。 五、达标检测 分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它们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 2、这时候渔夫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3、……于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 4、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 5、堡垒似的头颅,铁叉似的手臂,桅杆似的腿杆,山洞似的大嘴,石块似的牙齿,喇叭似的鼻孔,灯笼似的眼睛。 明确: 1、语言描写 诚实善良 2、心理描写 勇敢 3、语言描写 凶残虚伪 4、动作描写 愚蠢 5、外貌描写 体现魔鬼的丑陋凶恶 六、小结:《渔夫的故事》叙述了渔夫与魔鬼斗争,最后战胜魔鬼的经过,表现了渔夫的勇敢、机智和魔鬼的凶残、狡猾。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描写生动具体。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渔夫是如何战胜魔鬼的学习,懂得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一切困难。 七、作业:完成《助学》学习测评。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故事的两个形象也好理解,学生很喜欢学,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学生积极参与,读得比较投入。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问题很快,问题理解到位。时间安排上,用一节课讲不完,两节课有盈余,可向课外拓展一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415b57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