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用于榜书的帖 一、东晋王羲之《自慰帖》行草书。 深以自慰,理有大断,其思豁之令尽,足下勿乃忧之。足下殊当忧吾,故欲,示问。 深以自慰,理有大断,其思豁之令尽,足下勿乃忧之。足下殊当忧吾,故欲,示问。 深以自慰,理有大断,其思豁之令尽,足下勿乃忧之。足下殊当忧吾,故欲,示问。 深以自慰,理有大断,其思豁之令尽,足下勿乃忧之。足下殊当忧吾,故欲,示问。 二、王羲之行书《二月二日帖》 王羲之行草书《二月二日帖》,又称《妇母帖》。2行,19字。高29厘米。行草书。入刻《宝晋斋帖》。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自东晋末,经南朝至隋朝,历经战乱,佚失、毁灭者甚多。到唐初,由于太宗高价收购,共得二千余纸,其中不乏赝品。部分名作,太宗甚至令响拓高手冯承素等摹出副本,分赠宠臣。后不少真迹殉葬昭陵,部分则由皇族自内府窃出,终致散佚。五代温韬发昭陵,陵内法帖全遭毁弃。宋初,刻本丛帖出现,如《淳化阁帖》、《大观帖》等,内中多收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是以真迹抑或摹本为底本刻木刻石,无法详考。由宋至清,丛帖更多。至今,书于绢上及纸上的摹本约有三十余帖,大多藏于国内外(多在日本)博物馆、美术馆,部分为私人收藏,传世羲之书法精品,多在其中。石刻拓本(如集王书圣教序、定武兰亭)及宋明清木刻丛帖中各帖,因真伪交杂,总数难以确定。 三、《七月都下帖》 东晋王羲之行草书法《七月都下帖》纸本,是《秋月帖》和《都下帖》二贴合装裱为一卷,《七月帖》经南宋高宗(1127-1162)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1189-1208),此帖行笔流畅散逸,缺乏遒力。《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仁”字以下二十七字裁割。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于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明时此帖在民间,清时又收入内府。现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月帖》释文: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而)(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34bc60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