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生疏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重点: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方法:争辩与归纳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出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在求官与归隐的冲突之中,孟浩然的内心布满了苦痛,在他的一些诗歌中,我们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园风光里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堪。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颖气息。现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1、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上留下很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确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为何作者会流泪?)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明确:诗人因观览旧迹而登临此山,因旧迹而伤怀,因历史触动内心,又由历史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 2、这首诗的结尾好像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终诗人好像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明确:自己像羊公那样有才华,但自己却不被重用,抒发内心的哀痛和感慨。 3、这首诗假如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明确:怀古伤今(吊古伤今)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 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五、古人评价: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9a5aad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