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格林童话》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作者:王文琪 卢清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1期 摘要:童话作为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其角色定型影响着儿童的性别社会化。论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格林童话》中的男女角色特点、关系,阐述了童话中的角色定型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并介绍了一种适应未来性别角色教育的新模式——双性化教育。 关键词:童话;角色定型;性别社会化;双性化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男性应该是勇敢、机智、果断、主动的,而女性往往是温柔、美丽、顺从和被动的。这种性别角色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性别角色社会化”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所谓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指人们接受并内化社会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要求,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发展性别角色意识的过程。本文选取大众传媒中为广大儿童所喜爱的《格林童话》,试图说明大众传媒中的角色定型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一、《格林童话》中的角色定型 1.《格林童话》中的男女角色。《格林童话》总共202篇,其中,能辨别人物角色的有163篇,占童话总数的80.69%;不能辨别人物角色的占39篇,占童话总数的19.31%。在能辨别人物角色的163篇中,男主人公113人,占人物角色总数的69.33%;而女主人公共50人,占人物角色总数的30.67%。通过对比发现,男女主人公的数量比为2.26:1。可以看出,《格林童话》在主人公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使用男性角色。 2.《格林童话》男女角色的比较。从性格上来看,童话往往将勇敢、机智、果断、诚实等一些优秀品质赋予在男主人公身上。例如,《忠实的约翰》中的约翰,即使知道自己会变成石像,也要舍命救国王,只因要遵守当初老国王的临终遗言,足见其忠实和诚信;与之相反,比如《青蛙王子》中的公主,为了捡回金球,答应青蛙的要求,但事后却又反悔了。此外,女性在《格林童话》中虽然是美丽的化身,但更多的时候她们会表现出柔弱的一面。像《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虽然是最美丽的,但处处却需要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救助。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童话》中经常出现的“继母”这一角色总是被描述成恶毒、虚荣、心胸狭隘的代名词,类似性格特点的角色也落到了女性的身上。 从能力上看,男性更善于解决问题,而女性则经常是被帮助的对象。比如说,《智者神偷》中的小偷,虽然做小偷并不光彩,但作者却更倾向于把它塑造成一个聪明、擅于解决难题的角色。与之相比,《小红帽》中不管是小红帽还是外婆却都要靠猎人的解救。 从男女角色从事的职业来看,《格林童话》交代得并不是很具体,但根据已知的这些职业来看,呈现出“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格林童话》中女性只有两种职业:家庭主妇和女佣。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与女性职业的单一相比较,童话中的男主人公的职业主要有:商人、猎人、裁缝、教父、鞋匠、牧羊人、军医、士兵、鼓手、金匠、磨坊主、樵夫、艺术家等等。 最后,我们从男女角色的关系做一探讨。在《格林童话》中,女性一般是作为男性的附庸出现的,与男性的主动相比,女性角色往往是被动的、需要被帮助和扶持的。此外,《格林童话》经常固定地把女性描写成贤妻良母的类型,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是远远低于男性的。 二、《格林童话》中的角色定型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第一,童话中的角色定型会影响男女儿童个性的形成。《格林童话》一直在传递着“男强女弱”这样一种性别角色观念,而儿童又正处在身心发展不成熟、极易模仿其它对象的年龄阶段,当一篇一篇的童话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儿童时,必然会影响到儿童的性别社会化。据调查,在个性特征上,男孩偏向于肯定自己的勇敢、进取和创造性活动的品质,女孩则偏向于肯定自己关怀、努力和遵守规则等品质,这和童话中的性别角色定型高度吻合。 第二,童话中的角色定型会影响人生理想和职业观的形成。虽然在儿童时期尚未形成较为明确且稳定的人生理想,但我们也可以从男女儿童所崇拜的偶像和职业理想做一简要比较。在一项“你最崇拜什么人”的调查中,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作家。其中,三种偶像有显著的性别差异:选择军事家和发明家的男生远远高于女生,而选择作家的女生则高于男生。总之,在人生理想的选择方面,男生倾向于向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女生则倾向于向非创造性发展。 可以看出,在童话角色定型的影响下,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逐渐呈现出一种“窄化”的趋势。也就是说,男女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潜能和才能等被传统的角色定型所取代。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童话等传媒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不利影响,警惕传媒将男女生理差异绝对化的趋势。 三、积极进行双性化教育,鼓励个性特色 童话中的男女角色都不够完美,男性虽然勇敢、机智但缺乏柔性美,而女性则是温柔十足,但缺乏阳刚之气。这就需要探索一个两全其美之策,“双性化”便应运而生。“双性化”指的是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1974年Bem将人的性别角色分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四种类型并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双性化者在人格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自我评价等方面优于其他类型,对社会生活有更强适应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虽然越来越细,但因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却越来越模糊,更多的男性会选择之前女性所从事的工作(幼师、护士等),女性亦是如此。这就需要男性要具备一些女性身上的特点,同样女性也要吸取男性身上的一些优点,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双性化教育正好适应了未来性别角色教育的趋势,是社会需要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也是十分必要的。大众传媒作为影响儿童性别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要尽力消除和避免它所带来的角色定型。 (作者简介:王文琪(1987-),女,山东青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卢 清(1966-),女,四川平昌人,教授,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8ecd3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