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淮上与友人别》教案语文版

时间:2022-11-04 15:15: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淮上与友人别》教案语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首送别诗,体会传统送别诗哀怨凄苦的情感、委婉缠绵的诗风,以及王勃开阔的胸襟、豪壮的诗风。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学会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深厚的友情,感受王勃豁达的气质胸襟,接受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熏陶。 2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时学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并对其中的“柳色新”和“劝君更尽一杯酒”有深刻的印象,讲课时可以唤醒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 2、年代久远,初一的学生自身文化积累不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让学生课外根据注释解释诗歌,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反衬等一些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淮上与友人别》。 一、以情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播放歌曲《长亭外》。

师:同学们听,这首歌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很美,忧伤)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吗?(《长亭外》),音乐描绘的就是两个人伤心离别的情景。 2、你有没有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3、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郑谷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淮上与友人别》。

4、请同学端好手里的教材,注意,仔细的读上两遍,第一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第二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它念的通顺流畅。

1




5、(幻灯出示古诗。)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里有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错。 二、理解诗题,把握诗境

1、两诗相同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背景资料:送别诗,它是古诗中很重要的一类。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送别诗呢?那都是因为古代文人有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叫“宦游”。 (出示幻灯片介绍) 3、分别之后,将往何方?——出示幻灯片介绍秦、潇湘、蜀州(即五津)让学生对路途的险阻、交通不便有感性认识。

4、过渡: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淮上与友人别》。

1、朗读《淮上与友人别》,感受诗人的情怀。

2、用诗中的词语来概括诗人“与友人别”时候的心情(“愁杀”或“愁”) 3、读“杨花愁杀渡江人”,理解忧愁痛苦的情感。

4、那么诗人又是怎样来渲染这种浓浓的忧伤的呢?是什么样的景物激起他们离别的伤感? 1)杨柳、杨花 展示杨柳、杨花的幻灯片,引导想象,反复朗读“杨柳春”,体会让人陶醉的迷人春景。

2)诗人郑谷通过描写令人愉悦的明媚春景来表现与友人离别的痛苦。把美丽的春景与离别的痛苦放在了一起,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对比反衬)

3)送别诗为什么喜欢提到“杨柳”呢?(出示幻灯片介绍):柳树速长,折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朋友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纤柔细软的柳丝象征着情意绵绵;柳与“留”谐音,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5、杨柳依依,恋恋不舍,伤感不已之时,这对即将分别的友人又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呢?(笛声、离亭)幻灯片介绍笛声和离亭(都是送别的象征) 6、朗读“君向潇湘我向秦”,体会真挚的友情。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过渡:王勃的送别情怀又是怎样的呢?

2、分析写景句:城阙与风烟的对比,流露出惜别之情。

3、诗人是怎样处理这种离别的不舍呢?(安慰对方)怎样安慰对方: 1)朗读后三联。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6e6c1a95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