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材位置 (一)人文主题的位置 《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既是低年级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脑筋想办法”、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心思考勇于创造”、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同时又为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奠定基础。 这些单元主题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脑筋想办法”侧重于“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侧重于在阅读中感悟生活中的哲理,如“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侧重于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侧重于“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侧重于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所体现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将长处集于一身”和“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而第三、四篇体现的都是“如何看待长处和短处的问题”,基于这篇课文的特殊位置,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长处和短处,从而为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做好铺垫。 落实本课的人文主题就是要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整个小学教材中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一人文主题的体系,明确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学习目标,即: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泡泡语来引导学生落实本课这一人文主题。泡泡语:“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在学生说出以上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二)训练重点的位置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单元的导语提出:“让我们多读读,多想想。”结合本组导语提出的这一学习要求及本课泡泡语、课后题,将本课的训练重点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语言。这两项都是发展性训练项目,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下面就这三个训练项目做以下解读: 1.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阅读基本功,也是一种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它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清楚、明白)了解和把握,并能用比较简练的语句进行描述。其基本方法是:整体——部分——整体,即先把课文读两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认真阅读,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最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借助于课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等也是一种有效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其作用:一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其表达方法等奠定基础;二是能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这一训练重点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步推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参在本册第二单元中明确提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本课处在第七单元,教参中又一次提出“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两次训练,均是属于起步阶段,为四年级的发展阶段“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和五年级的巩固提高阶段“要把握主要内容”奠定基础。 本课中如何落实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初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从整体入手。然后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陶罐和铁罐的几次对话,这是从部分入手。最后,再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即可。 2.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语言。 含义深刻的词句与一般词句有所不同,它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字面的意思,一层是隐藏在词句中的深层含义。理解这样的词句,不能只理解字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字面的意思,去体会它的深层含义、丰富内涵或言外之意。这些词句我们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还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理解这部分词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其作用:一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其表达方法等奠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这一训练重点在低年级已经有所渗透,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泉水》泡泡语“‘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天然水塔”的意思。进入中年级,课标上对这一训练重点的描述变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三年级上册第一组《1我们的民族小学》“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2金色的草地》“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以上均为本课的训练点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课的训练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巩固、运用提供了保障。如三年级下册第一组《1燕子》“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四年级下册第五组《17触摸春天》“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等。这均为此训练重点的发展阶段。到了高年级此训练重点进入提升阶段,“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如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钓鱼的启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六年级上册《穷人》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唯一的听众》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可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小学阶段应该形成学生阅读理解的一项重要方法和基本能力。 在本课中如何落实呢?在本课中的泡泡语中提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联系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于此项训练重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应该逐步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这一阅读方法,并在今后的阅读中熟练运用,形成阅读能力,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0b0eb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