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渊源

时间:2022-04-12 07:21: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渊源

1)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政府采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市场经济制度形成早期,重商主义是当时重要的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学说思想。重商主义者认为政府应当对社会经济活动施加必要影响以增进国家财富。

2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日渐成熟,市场机制也已趋于完善。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强调自由放任的制度,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 3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充分地暴露出来,政府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盛行。

4)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先后出现了在物价总水平急剧上升的同时失业也大量增加的滞胀现象。综合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优点,走向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混合型经济。

二、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

我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从广义上说就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因此有四大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第二,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中实现的。只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了,观经济才能正常进行,经济增长才能顺利实现。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增长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才有加快发展的可能,对劳动力的需求才可能有较快的增加。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度上升,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对价格进行调节,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一是进出口贸易状况,二是资本流入流出的多少。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尤其是出现较大逆差时,对本国经济是不利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三、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

我认为,政府主要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干预经济。我国是以财政政

策为主,辅之以货币政策

1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2 货币政策: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计划、经济立法、税收结构、预算分配结构以及价格政策、信贷政策在内的调节系统。

四、政府干预经济的方法

依据需求管理理论,逆经济风向而行。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


就会存在紧缩的缺口,引起经济增长停滞等问题,此时政府就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来调节总需求,促进总供需的平衡;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过度需求,则会存在膨胀的缺口而引起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政府就应该采取紧缩性政策措施来抑制总需求,促使供需趋向平衡。

五、2008年以后宏观调控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主要由于监管不严,金融创

新的产品中掺杂了很多毒素,以及投资银行低估风险无节制地放大杠杆,才造成了次贷金融危机。短期来看,宏观调控的实施避免了1929年危机的重演。

但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并不能改变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的

现状,这一失衡今后必须得到调整。此外,政府短期政策的代价是巨大的,它会造成对市场机制的破坏。比如,危机治理三年来,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注资和救助,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全球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和债务的不断积累,政府债务危机频发,处理不当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政府的短期注资和干预,只是将各类经济主体的资产与负债关系暂时掩盖起来,各类结构性失衡并未得到合理矫正,这势必给全球经济的长期健康增长埋下隐患。也即凯恩斯理论面临着挑战。

此外,我认为宏观调控政策还面临着“滞后”的问题,一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并不能立竿见影,当经济形势已经转变时政策才见效,这必然又会导致另一场危机的爆发。 参考书目: 1)米尔顿·弗里德曼等:《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 2)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3)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参见赵一凡编:《美国的历史文献》,三联书店,1989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查尔斯·沃尔夫:《市场与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财政与经济学

201202

政治经济学专业 杨妍

20120211000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c9c74abe1e650e52ea99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