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呼兰河传》(节选) 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

时间:2022-09-08 09:02:4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语文《呼兰河传》(节选) 人教四年制版



同步教育信息

. 本周教学内容:

呼兰河传(节选)



. 本周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 以阅读分析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 知识分析:

呼兰河传(节选)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6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19367月因病只身东渡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初由归国。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12月,日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2.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总体感受:一幅生机盎然的花园中的天伦之乐图:在美丽、充满阳光、生机盎然的园里,勤劳慈爱的祖父正在悠然地劳动,小孙女则在旁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玩耍,没有痛苦,没有忧愁,没有烦扰,大花园里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三)人物形象:

祖父:“我”的眼中,祖父是一个勤劳慈爱的老人,“我”种地除草,“我”生活知识,呵护“我”成长。

“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四)语言特色:

课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如“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等等,不似成人那样成熟老到,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语言在课文中比比皆是。



【例题及分析】

选择题

1. 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 步(duó) 卑劣lüè) 随声附和hè) B. 投奔bèn C. 水(fú) D. 狭隘yì)

裂(bèng

罚(chěn g

不辍劳作(chuò)

永垂不朽xiǔ

魁梧wú) 精神矍铄(jué)

2. 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恣情 诘责 不功自破 包罗万象 B. 洗涤 蓦地 异想天开 习以为常 C. 遨游 迁徙 害人听闻 司空见惯 D. 篝火 即使 举一反三 冲耳不闻

3. 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 ,在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战争、流疫和经济衰退往往会干扰或 全球化进程,从而威胁人类和平与繁荣,对此不能不予以高度关注。

(威尼斯)60米宽的大运河便是“大街”两旁大部分是古老的建筑物,偶尔可见现代化的低层楼房,(沿河)几米宽的路面上充满 的人群。

A. 规划 终止 济济一堂 B. 规划 中止 熙熙攘攘

C. 计划 中止 熙熙攘攘 D. 计划 终止 济济一堂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刑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 B. 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 C.“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 通往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

6. 将下面的内容填入乙处,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1 / 3




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答案:

1. B 析:A. liè C. chéng D. 隘ài 2. B 析:A. 功—攻 C. 害—骇 D. 冲—充)

3. B 析:规划: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工作或行动前拟定的内容和步骤。 中止:中途停止 终止:结束,停止 济济一堂:人多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4. C析:A. 却—都 B. 删去使 D. 删去不再)

5. C析:A. 描述对象与情景不符 B. 喻体不恰当 D. 弯曲与黑线矛盾) 6. D析:把握句子内部联系)

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的,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 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 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3. 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1)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写在下面。 答:

2)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 答:

【模拟试题】

刘柳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地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2 / 3




【试题答案】

1. 第一件事: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粗暴对待。 第二件事: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了父亲的暗中帮助。

2. 要点: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引人联想到孩子具有的创新精神的萌芽。或:“以萌芽”为题,寄寓着作者这样的希望和心情:家长、教师以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爱护孩子的创新精神,不要扼杀可贵的“萌芽”。(答案不求“全面”,意思点到言之有理即可)

3.

1)示例:知道,我每天都给葡萄浇水,可是爸爸说我“执迷不悟”,还把花盆摔碎了……(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女孩的父亲能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d2d163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