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华用信息技术降低医疗事故 一个人如果犯了错,也许还有改正的机会。但如果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犯了错,后果往往难以挽回。如何降低医疗差错,提高患者安全,成为了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苏州国际科技园,就有这么一家以临床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10日上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现代大厦的现代会堂里,成了掌声和鲜花的海洋,历时将近一年的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届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评选终于尘埃落定,在受到表彰的领军人才名单中,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汪建华的名字赫然其中。 36岁的汪建华,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温文儒雅。然而,骨子里他却是个不安分的人。 从军人到商人艰难蜕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浙江人很会经商,他们不甘平庸、不甘寂寞、不甘做别人做过的事、不甘蜷缩在一个小世界里,汪建华就是这样一个浙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汪建华,曾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全军卫生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总后勤部卫生部信息中心工作过。“在部队里,每天上班下班干什么、穿什么,什么时间有什么活动都按部就班,那是一种三点一线比较严谨的工作、生活状态。如果在部队里继续干下去,我退休是什么样子,以及我老去会放在哪个地方,基本上都已经可以预见到。我就是想求变,作为浙江人,我希望有一份更具创新性、挑战性的工作。 ”2004年,级别已是中校的汪建华,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2005年1月8日,汪建华与合伙人翁康一同创建了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他自主创业的道路。 虽然喜欢创新和挑战,但是从一个军人蜕变成为一个商人,这个角色的转换,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去适应。汪建华说:“这是一个心理过程,这个心态的转变是我最大的改变。穿着军装的时候,人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那种在社会上的安全感也不一样。而且之前所处的岗位一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甲方心态。从甲方变成乙方,怎么去适应这个环境,适应那些以前需要你去指导和帮助的医院。 ”汪建华原来工作过的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有200多家医院属于下属单位。之前到下面的医院,都有人派车来回接送、陪你吃饭。现在不一样了,不能想去就去,想见就见。“你有没有时间,有时间能不能见个面? ”注重说话的语气、堆着笑脸、电话预约,成为了汪建华现在约见对方必不可少的流程。 信息化大大提高医护效率 “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努力让我们的软件功能更加符合临床一线的医疗流程和业务流程。它取代不了医疗,但是利用它能大大减少医疗差错。 ”汪建华和他的团队所进行的工作,就是专注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减小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小医疗成本。“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汪建华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儿童感冒药的用量一般是成人的一半,如果儿童按照成人的用量服用,那么信息系统就会报警。又比如他们开发的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汪建华做了一个比较,在过去手工的情况下,一台手术如果3分钟记录一组体征数据,麻醉师记录数据时长占了52.4%。根据他们的系统信息化后,这个比例可以下降到26%,同时,医生按照这一系统的工序来完成医疗操作,医疗差错就会大大降低。而且在手术中就能自动打印输出麻醉剂的单子。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也就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 目标是三年后实现上市 靠着执着与拼搏,汪建华与他的团队在五年的时间里,成功研发了围术期临床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麻醉临床信息系统、DoCare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产品遍及全国24个省市的50多家医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 2010年的春节过后,麦迪斯顿80多人的总部大军挺进苏州国际科技园。谈起公司总部转到苏州工业园区的起因,汪建华有点激动起来:“园区的领导和管理模式比较开放,政府比较为企业着想,我们也希望能够把事业做大,而园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提供肥沃的土壤。我们觉得一切都可以努力去尝试。 ”就这样决定到苏州来了。 展望未来,汪建华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之一,国家新医改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将增加投入8500 亿元进行扶持。麦迪斯顿是临床信息系统中的最大提供商,2009年公司产值就达到了3700多万元。现在,汪建华和他的团队希望尽快在苏州成立研究院,开发更多适合医疗行业的创新型产品并投向市场,每年的收入增长一倍以上。在发展过程中,麦迪斯顿一直受到资本界的关注,被《红鲱鱼》评为2009亚洲最具投资潜力价值公司100强。最近,麦迪斯顿又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三年后上市,我们来苏州的目标就是这个,董事会已经决策通过了。 ” 《苏州日报》2010年3月26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7400c0700abb68a982fb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