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时间:2023-01-01 09:57: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题报告]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开题报告。在中华文化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坚,世代传承。''这一观念是随着父系制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起源'于殷商,而'形成'于周代。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建立了以''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同时,将''''相结合,作为''的思想核心。《论语》记载: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学而篇》)继孔子之后,其弟子曾子不断充实孝的内涵,并进一步的把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子子的等级名分和臣事君以忠的政治概念融入孝道,使孝的意蕴更加广泛深远。公元5世纪初,汉字和儒家经典传入日本。在这之前,日本并不存在''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只有''的概念。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成为家族式的天皇制国家,忠孝道德被作为国家的基本道德。近代以来,日本的统治阶级极力推行家族国家观,'忠孝一致''忠孝一体'发展成为日本国民道德的最高标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精神'忠孝'道德已经深深融入到日本民众的思维行动方式以及感情,生活之中。同时也对日本的政治和法律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是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上的社会,孝道乃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正如曾国藩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字。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象中国讲的这么完全。就连西方的学者也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过充分的描述,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法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历史哲学·东方世界·中国》)。马克斯·韦伯说过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为原则。与此相对,日本思想史中的忠孝思想,则是将''作为他们行为的最高准则。诚如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中的陈述,履行了''的义务也就履行了其它一切义务。他们力求确保''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范围,也是道德圆拱桥上的一块拱心石。此外,张昆将的《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一书中也就其发展及变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深刻的剖析。三、本课题研究内容1.''的起源、形成、发展、演变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时代背景、原因和过程。2.''在传入日本以后,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时代背景原因和具体体现。3.比较中日''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开题报告《开题报告》4.通过分析、比较中日''文化的异同,了解''文化对各自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的影响,在求同存异,扬长避短的原则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顺应时代发展的''的道德观。四、本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主要是通过阐述同出一脉的''文化在中日两国的演变史,分析其演变过程及原因,比较它们的异同之处,来了解在''文化的影响下,两国道德发展的历史,以及由此各自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孝道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其合理内核可以推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和睦家庭、维系社会稳定、提高国民的伦理素质等方面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研究目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形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从而更好的了解''文化的发展历史,让日语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两国文化,为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提供助益。主要特色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上阐述''文化的发展史,再进行比较、分析,,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对比鲜明,有利于读者对照理解。工作进度1、收到任务书,收集资料2、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大纲参考文献[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商务印书馆,1990.[2]严协和.孝经白话注释[m].三秦出版社,1989[3]张光新.忠孝道德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变异[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4]李卓.日本家训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5]尚会鹏.中国人与日本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6]张践.先秦孝道观的发展


[j].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7]张昆将.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一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大口裕子.日本家族史[m].未来出版社,1996.[9].[m].1941.[10].[m].,1938.[11]上野千鹤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中介[m].商务印书馆,2004.[12]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商务印书馆,1993.[13]道端良秀.中国仏教における孝の问题[m].平楽寺书店,1968.10.[14]桑原隲蔵.中国の孝道.讲谈社学术文库,1990.[15]杨英杰.中国历史文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6.[16]加地伸行.中国思想からみた日本思想史研究[m].吉川弘文,198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847f1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