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子衿》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一、《式微》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分析: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劳动者的不满。 2、下列对《式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诗歌第一章,短短四句,寥寥数字,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漠刻画出来了,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B.“式微式微,胡不归”的疑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C.诗歌句句用韵,且每章换韵,全诗结构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D.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解析】B“式微式微,胡不归”是一种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 二、简答题: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 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3、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答: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4、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 二、《子衿》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分析:C、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2、下列对《子衿》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中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 C.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D.全诗共三章,采用倒叙手法,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将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刻画得栩栩如生。 【解析】C末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而非对偶。 二、简答题: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 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e51176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