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九上教案第四单元15 我的叔叔于勒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5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课题 我的叔叔于勒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分配 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梳理、概括故事情节,体会小说叙事的技巧。 多角度体会文章主题,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前准备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作者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长简介 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本文最早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莫泊桑深切地同情法写作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同时也痛恨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贪婪和狡诈。在这篇背景 小说中,他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蚝(háo) 拮据(jié) 栈桥(zhàn) 煞白(shà) 糟蹋(tà) .....牡蛎(mǔ lì) 别墅(shù) 撬开(qiào) 赔偿(chánɡ) 诧异(chà) ......赚钱(zhuàn) 褴褛(lán lǚ) 阔绰(chuò) 永不变更(ɡēnɡ) .....课 前 预 习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或装卸货物用。 糟蹋:这里是随意浪费的意思。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理解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词语 褴褛:(衣服)破烂。 端详:仔细地看。 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犹豫,不能做出决断。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1 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妙。 恭维:为了讨好而赞扬、奉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狼狈不堪: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煞白: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教学过程 新在世界文坛上,擅长写短篇小说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却寥寥无几。19世纪课后半叶法国作家莫泊桑是文学星空中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写了约300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导的名篇佳作,令人心驰神往。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今天就让入 我们走进《我的叔叔于勒》,领略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色和魅力。 1.故事涉及哪些人? 故事涉及“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2.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再读课文,梳理 1.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5-19):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20-47):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48、49):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2.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新开端:(1-4)盼于勒 课发展:(5-19)赞于勒 展高潮:(20-47)遇于勒 开 结局:(48、49)躲于勒 1.“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 “竟”突出了他祈求能有出乎意料的发现。两个词都表现了父亲对于勒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的心情。 2.“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这句话表现了菲利普怎样的性格特征? 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向往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3.“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应怎样理解这段话? 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体现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4.“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体现了菲利普夫妇怎样的性格? 【分析主体形象】 1.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 2 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2.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通过记叙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变化而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构成了令人感叹的情节波澜,刻画出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冷酷、势利的嘴脸,从而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构思巧妙,情节曲折。 小说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对于勒的描写很少,着重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和避于勒的全过程。整篇小说跌宕起伏,曲折有写致,通过于勒贫困时被赶走与发财时被夸赞、菲利普夫妇望眼欲穿地盼发财的于勒归来与见到作穷困潦倒的于勒避之唯恐不及的两组对比,揭示出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冷酷、势利的性格方特点,从而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法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运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细腻刻画人物的性用 格特点。例如,在写菲利普发现卖牡蛎的人很像于勒时,作者着力描画了他的脸色和眼神——“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写出了菲利普内心的紧张、惶恐。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仔细观察父亲的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 教学板书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积极交流搭建一个开放的舞台。如本课教学,我将切入点定在菲利普对于勒的称呼上,于是先让同学们找出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由此理出一条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即于勒富有和贫困的不同处境导致了菲利普夫妇对其态度的前后变化。通过这种师生共同探究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在阅读学习中找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而更深刻地了解文章主旨。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1e915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