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一个特级教师的书香感悟

时间:2022-04-12 09:2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闫学:一个特级教师的书香感悟

作者:何田田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10



一座书香的城市,少不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教书育人,谆谆教诲化成的不仅是下—代的丰盈知识,也是社会所能持有的文化底气。他们秉承教育阅读,力践课堂教学,他们就是我们的教师。闰学,建新小学副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从阅读中成长、在教学中磨砺起来的特级教师。多年来,她从事文本解读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她是2006年《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读书人物”,她出版的教育专著《牵到河边的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等,以朴素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犀利的思想蜚声国内教育界。

从兴趣阅读到教育的坡度阅读

闫学说自己读书、教书、写书,三者俨然就是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贯穿起来,就是属于她的教师成长之路。在这条路上,有艰辛,有快乐,而她一直未停止奔跑,因为“每一次停泊,都意味着另一次起航”。

读书,最初是源于兴趣与爱好的指引。小时候的闫学,已经会在繁多的零食面前停下脚步,把买糖果和雪糕的钱省下来,转身去买小人书,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小人书多起来,最辉煌的记录竟达到三百本。渐渐地,阅读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她总能通过阅读找到自己的“短板”,然后又以更深广、全面的阅读去弥补,如此循环反复。但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顺利,1991年刚从济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闫学,被分配到当地一所小学任教。在理想和现实碰撞的过渡阶段,闫学充满着年轻教师的迷茫与无所适从。但也正是读书,在消沉时光给了她最好的慰藉。第一次阅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时,闫学感慨万分,这就像是“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遇见”,不止是教育要像信仰一样融进教师的生命的信念,这次阅读的体验还帮助闫学确立了良好的教育研究方式。根植于实践的研究思路启发了她,她开始写一些教育例和教育随笔

教育阅读远不止这些,更是要讲究阅读的“坡度性”。越难读懂的书,对知识背景的要求自然是越高。“教育阅读也要追求菊与刀的境界与方法。菊,是指阅读带来的自我知识的绽放与升华的馈赠,刀,是指要借助阅读这个工具,实现知识的超越。”为此,闫学几乎读遍国内所有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且前后不下五遍,而这只是其中甚小的部分。“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公开课与写作,实现教学的跨越

教师要从教育阅读中来,也要从教育阅读中走出去。公开课便是一个重要的舞台,“一个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思考的教师不是真正的名师,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惮于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因此,闰学从不拒绝上公开课,相反,她争取每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公开课像面镜子,也折射出闫学的成长史。从第一次公开课开始20分钟后就没东西可讲、腿肚子直哆嗦的悲惨失败,到以扎实的教学实力无可争议地成为济南市教学能手,闰学用了七年。三年后,山东省各路中小学教学高手一路拼杀,闫学跻身其中,并凭借对《童年的发现》 -文的说课和精彩答辩,成为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一年,32岁,距离她初登讲台只有11年。


于此同时,闰学投稿的教育案例和教育随笔也频频付诸于铅字发表出来,这阶段探索式的写作也为她第一本书——《牵到河边的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中国教育报》的一个编辑在看到闫学的文章时,便立刻把闫学列为自由投稿中的重点作者。2004年,闫学开始尝试以读书随笔的形式写作,这些读书随笔均以较大篇幅在《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上发表,并迅速被一些教育网站和个人博客转载。2006年底,闫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2008年,闰学推出了《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提出了“有坡度的阅读”“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等概念,直指教师阅读的软处与痛处。为了给一线教师提供切实的帮助,2010年,闫学推出了《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当下覆盖面最广的三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挑选最有教学价值的文本一一进行解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序言中这样写道:“解读文本是一件最能显示语文教师‘功力,的活儿”“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是否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

教育要成为社会的一种文化责任

2004年,闫学来到杭州,成为,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一名教研员。外出讲学、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9年的教研员时光的打磨,让闫学的专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2013年,闫学调任杭州市建新小学担任副校长一职。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再到校长,闫学要面对的转型和挑战不小,但她说自己无论如何,首先都是一名读书人,而明确了这一点以后,一切都不会太难。闫学举了一个例子,那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史、文化史的一道独特景观——春晖中学,那时在那儿任教的老师就有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成长,使教师得到很好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风尚。而这也是好的学校必然担起的文化责任。”建新小学的发展也是如此,下一步,闫学计划在征集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推出新的课程改革,保留原先好的做法,再加强整教育需要弥补的的环节。“但并不着急,今年这半年主要还是要与孩子们沟通、磨合,我必须了解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除了聚焦学校应担起的责任外,闫学的目光也投向了一线教师的教育阅读现状,就像蝴蝶效应,“一个教师的教育阅读,会对学生乃至社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影响”。除了自身笔耕不辍地写作著述外,闫学还推出了“名师成长联盟”的微信账号,以每天推送免费学习资料的方式,为一线老师的实践教学提供交流平台。对于偏远落后地区的教师,闫学选择了教育的“微公益”方式。在她出版的书中,以扣除应得10%版税的方式,直接把折扣甩给读者,这几年,陆陆续续加起来已有2万多本的书做了公益。“虽然我牺牲了部分稿费,但他们可以以很低的折扣买到这本书。最近我也在写书,对于即将要出版的书,我会尝试每卖出一本书,就为公益项目捐出一毛钱的方式来延续这个‘事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d83314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