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时间:2024-03-15 11:41:0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实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实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实行的察看。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作者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表达。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很多方法:

1.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表达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表达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表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2.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3.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准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水平和数学教学的特点,所以,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准确性。

要引导学生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比照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相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实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能够让学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水平,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表达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


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解以下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③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局部和相互联系;在结构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因为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即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比照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要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擅长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ff20c0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e.html